文档详情

化学反应方向第二课时(公开课).ppt

发布:2017-01-28约1.24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二课时 小组实验探究: 步骤 现象 分析 在一个塑料袋中,放入约三勺氯化铵,再放入约六勺氢氧化钡固体( Ba(OH)2.8H2O )。绑紧袋子,充分混合,感受袋子的温度。稍微打开袋子,闻气味。然后完成学案 袋子的温度降低,同时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书写方程式并分析:这个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这个反应在室温下自发吗?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自发进行。 除热效应外,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个因素是熵 (S) 三、熵 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首次提出熵的概念。熵 (S):代表体系的混乱度, 体系的混乱度越大熵也越大。 实验:向清水中滴加红墨水,观察并描述现象。从分子运动 及 熵变来解释所观察到现象。 三、熵 S(s) < S(l)< S(g) 1、状态对熵的影响 思考:从分子排列和分子运动角度来判断下列状态 熵的大小。 三、熵 NH4Cl(s)+Ba(OH)2.8H2O(s) ==2NH3(g)+BaCl2(s)+10H2O(l) 思考:你能解释这个反应的自发性吗? 1.H2O(s)→H2O(l)→H2O(g) 2.NaHCO3(s)=Na2CO3(s)+CO2(g)+H2O(g) 3.NaOH(s)=Na+(aq)+OH-(aq) 4.N2(g)+3H2(g)=2NH3(g) 小组讨论:判断下列过程的熵变是大于零还是小于零? △S>0 △S>0 △S>0 △S0 小组讨论:判断反应的△H和△S,自发与否? C2H6O(l) + 3O2(g) = 2CO2(g) + 3H2O(g) 小组讨论:判断反应的△H和△S,自发与否? 2CO2(g) + 3H2O(g) = C2H6O(l) + 3O2(g) △H <0 △S0 自发 △H 0 △S<0 不自发 【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铵,加热试管底部,观察现象。然后完成学案 现象:试管上方出现白烟。 小组讨论:判断下列反应的△H 和△S 指出它在什么条件下自发进行? NH4Cl(s) =NH3(g)+HCl(g) △H 0 △S0 高温下自发 小组讨论:判断下列反应的△H 和△S 指出它在什么条件下自发进行? NH3(g)+HCl(g)=NH4Cl(s) △H 0 △S0 低温下自发 提示:氯化铵分解时吸热。 【链接高考】 (2014年浙江省理综)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SO2,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采用一定的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了脱硫效率。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反应Ⅰ能够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 高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