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通道电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缓慢延迟整流钾电流(IKs) IKs的特性即为通常所认为的IK,它在去极化经数秒钟才达到稳态,在复极时其去激活也很慢,在-80mV时需数百毫秒。IKs的密度在不同动物心肌细胞上是不同的,豚鼠及狗的心室肌较多,而在大鼠、猫及兔心室肌上则较少。 * 第四章 离子通道电流 一、离子通道电流分类 (一)携带内向电流的通道 1. 钠通道电流:心脏已发现两种,一是存在于心房肌、心室肌细胞和希浦系统的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另外一种是存在于窦房结和房室结中的非电压依赖性通道(INa-B),它所携带的背景内向电流具有起搏作用。 2. 钙通道电流: 主要有两种,一是ICa-L ;另外一种是ICa-T 。 3. 其它内向电流:If 是由Na+携带的内向电流,属于起搏电流之一。 (二)携带外向电流的通道 IK1 :内向整流钾电流 IK :延迟整流钾电流(IKur, IKr, IKs) Ito :瞬时外向钾电流 IKAch :乙酰胆碱敏感钾电流 IKATP :ATP敏感钾电流 IKCa:钙激活钾通道电流 (三) 其它电流 ICl :氯离子电流,外流产生一种内向电流,在起搏细胞的自动除极化中起一定的作用; I Na/Kpump (I pump ) :钠钾泵电流,每次运转时泵出3个Na+换进2个K+,因而产生一种微小的外向电流,称泵流。 二、钠通道电流 INa 是神经和肌肉,包括心肌,兴奋或去极化的第一个离子流。在心肌细胞,去极化过程中有无INa参与是产生快反应电位与慢反应电位的根本原因。所以,它的变化对兴奋的发生及传播均有重要意义。 1. 钠通道的全细胞记录 人体心房肌细胞INa电流图及电流-电压曲线(I-V) 2.钠通道电流的单通道记录 当用细胞贴附式钳制时,在心肌细胞膜上可记录到在不同去极化电压下的钠单通道电流。与全细胞离子流不同,通道电流在某一电压下,只表现为一定大小的电流出现与消失,即单个通道的开放与关闭。单通道电导与电压呈线性相关,与全细胞钳制及多细胞标本上电压钳制所得的结果一致。 Vm(mV) g/gmax 3. 钠通道的激活与失活曲线 (1) 激活曲线 通常用激活曲线表示,反映通道开启的难易程度。g/gmax= 1/{1+exp[(Vm-V1/2)/K]} ,gNa= INa/ (E-ENa), E为去极化钳制电位,ENa为钠通道的平衡电位。 (2) 失活曲线 失活曲线的测定,可通过改变K+浓度,以改变膜的静息电位,在不同静息电位水平进行刺激,以测定在动作电位发生过程中,最大去极化速率的值。若以所得到的最大值为1时,其它数值按最大值的百分数来表示,并以之为纵坐标,相应的电位为横坐标作图,即得出的INa失活曲线,采用Boltzmann方程对失活曲线进行拟合I/Imax =1 / {1 +exp[-(V-V1/2)/k]}。 2nA 20ms -50mV Vh= -90mV (3)钠通道失活后的恢复 将后一脉冲刺激所得电流(P2)与前一脉冲刺激所得者(P1)之比值对应时间间隔作图, 采用单指数方程Y=A+B×exp(-X /τ)拟合 [Y=P2峰电流与P1峰电流的比值;X=P1~P2的间隔时间;τ(tau)=恢复时间常数] (4)通道闸门 快Na+电流是Na+通过通道时的离子电流。故其动力学取决于Na+通道的开放状态。根据Hodgkxin-Huxley的闸门学说来解释INa的激活与失活过程。设想,Na+通道有两组带电粒子起着门控作用。 一个是激活粒子(闸门),又称m门、A闸门 ,另一个是失活粒子(闸门),又称h门、I闸门 5. 钠通道的电流特点 (1)特点 ① 膜去极化达阈电位(约-70mV)时此电流出现; ② 膜去极化达Na+平衡电位时消失(约+30mV); ③ 具有时间依赖性(τ=1ms),即使膜电位维持在Na+通道开放所需的电位水平, Na+电流亦可作为时间的函数而消失; ④ 在膜完全去极阶跃(full depolaring step)之前将膜维持在一低电压状态,则Na+电流失活,此时再经一去极化电流也不能激活Na+电流。 (2)心肌细胞钠电流的类型 近年来发现除了上述主要INa以外,还有两种较小的INa ,其特点与主要INa不同。Carmeliet在兔蒲氏纤维上发现, INa除了快速失活的主要成分外,还有失活很慢的成分。Saint等人在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上,记录到对TTX敏感的慢失活INa 。 最近在大鼠心室肌细胞上,发现另一种钠离子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