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课程与教学内容1分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学校评价:可以是学校了解本课程情况的方式,也可以是学生在学校某写活动中特长发挥,得到学校的认可、肯定。 (4)?学生评价:学生根据被评价者口语能力的变化,给予认为合适的评价。 (5)?他评:指家长、社会等对学生口语的评价,如参加社会实践后,调查、了解学生口语表现情况。 ?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多样性与灵活性。 2.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关系 一方面,地方课程是研制校本课程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是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必须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还要充分考虑地方课程的开设。其次,应结合社区和学校的具体条件,确定校本课程在三级课程体系中的适当比例。第三,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的类型与结构在立足学校的基础上可适度的灵活。第四,在课程内容和实施上,立足于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 1.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首先,国家统一的课程计划保证了统一的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而多样化的、个性化的课程目标则需要由学校来实现。 其次,课程资源可以作为沟通学科与学生的中介,是教师主动将学科内容与学生经验结合的需要。 (1)课程资源开发的依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不能低于培养目标,更不能与培养目标相悖。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对可能成为课程资源的事与物具有相当的敏感度,同时需要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要有全面、深刻、准确的把握。 (2)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过程的关系:与教学过程紧密相连甚至内化在其中。课程资源开发实际上是一个课程编制的问题,如选择什么样的经验,如何组织这些经验,并预测其教学效果。 (3)还要考虑课程资源与教材的关系。教材内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权威性,而课程资源尽管不可缺少,但是毕竟只是补充。 外部影响(科学研究、专业人员、课程标准) 课程基础 (知识、学生、社会等) 环境分析 课程目标设置 课程组织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1、环境分析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开发者必须进行学校内部与外部环境分析。学校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有关社会与文化的变革和期望、教育系统(社区)的要求和挑战、师资培训的条件、给予学校的资源等;学校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本校学生、师资、校风、办学条件等。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学生的需求和建议;②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③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的状况;④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⑤学校的优势;⑥家长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 2、课程目标设置 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必须认真、全面地考虑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发展方向,并明确回答一个问题:这一特定的学生群体究竟需要哪种课程? 目标是有层次的,通常依次分解为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3、课程组织与实施 课程组织就是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 课程组织的成果通常包括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师用书、练习册、辅助材料等。 课程实施包括校本课程的原形评价、课程试验、传播、采纳和推广的过程以及教与学的过程。 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一般应不少于30人),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以及保障措施等);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要撰写自己的《课程纲要》。 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二是对教师课程实施的评价;三是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 (七)、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1、学校行政的领导和管理 (1).建立组织机构 (2).分析学校现状 (3).制定开发方案(目的和依据、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大致结构、学生选课指导 ) (4).开展校本师资培训 (5).加强校本课程实验的管理 (6).组织课程评价 2.教师小组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实验 (1).研究学生的特别需要 (2).设计课程纲要(确定课程目标、拟定课程内容的纲目、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提出课程实施建议) (3).编写教学指导书 (4).进行课程实验 学校: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省锡中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组成成员包括:领导、教师、学生、专家四类人员。 1.课程目标确定:课题组提出35个词语:自尊、有责任心、现代技能等,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处理,认可度最高的词语:民族性、现代技能、健康。 让学生圈点“校本课程”菜单,校方认为重要的课程,如“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