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卷.doc

发布:2017-07-04约8.8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卷 (第15-16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忻州一中模拟题)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这一过程体现了 ( ) A.中体西用 B.西学东渐 C.西学中源 D.中西同源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从材料中“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这一时间信息和“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这一现象来看,题干材料描述的是明末以来西方近代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中国的史实。ACD三项都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故选B项。 2.(2014·太原一中模拟题)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 )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答案 A 解析 对西方人认识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中国社会对西方的认识,即对西方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入。故选A项。 3.(2014·赤峰市模拟题)著名史学家戴逸谈及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 (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答案 C 解析 材料要表达的意思是维新思想促进了人们的觉醒,所以C项正确。 4.(2014·泰安市模拟题)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 )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④激励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其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以挽救民族危亡。由材料中梁启超“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可以看出是为了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和激励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①③则与题干材料中“1902年”不符。故选C项。 5.(2014·临沂市模拟题)“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寻找救国的方案,但全面反对和否定儒家思想;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但又宣传帝国主义国家的民主和科学思想,故选D项。 6.(2014·耒阳一中模拟题)近代某学者在文章中说:“儒者三纲之说,吾为伦理政治之大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据上述言论,该学者可能倡导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D 解析 该学者揭露“儒者三纲之说”为“阶级制度”的护身符、“西洋之道德政治”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故其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破除封建传统文化,故选D项。 7.(2014·江西师大附中模拟题)中国很早就有以汉文化为中心的“天下”观念,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概念却形成很晚。下列历史事件中,对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 答案 D 解析 1905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宣言上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主张,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而在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倡把汉、满、蒙、回、藏五族,归成一个中华民族,并组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