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doc

发布:2017-06-05约5.65万字共7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绪 论 【学时】 6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2.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和发展概况。 3.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特性,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 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 a.“五脏一体观”,是指以五脏为中心的结构与机能相统一的观点。 在结构上: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官窍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而形成的完整统一的整体。 (介绍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的组成) 在功能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虽各有不同的功能,但都在心的主持下,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在心神的统一主导下,既依靠各脏腑组织器官正常地发挥自己的功能,又依赖于脏腑组织器官之间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来完成的(举例)。 b.“形神一体观”(在《内经》中称为“形与神俱”,古人又称作“形神合一”),是指人的形体和精神的结合与统一的观点。 形体的概念:广义、狭义; 神的概念:广义、狭义; 形神一体观的主要内容: 形体与精神的关系。 ②??? 病理上的整体性:相互影响。 局部的病变,可引起整体性病理反映;内脏有病,可反映于相应的五体、官窍;五脏中一脏有病,可影响他脏;形与神相互影响(举例)。 ③??? 诊治上的整体性 在诊察疾病时:可以通过观察分析五体、官窍、色脉等外在的病理表现,来推测内在脏腑的病理变化,从而作出正确诊断,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举例)。 在治疗上:应从整体出发,在探求局部病变与整体病变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确立适当的治则与治法(举例)。 在康复治疗疾病时:应形神共调;尤其应当重视调理精神情志在整个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即强调首先“治神”。 在养生防病方面:强调形动神静、形神共养。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一体”的整体观) ①“天人一体”观的立论依据 ②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a.人体的生理活动随着一年之间季节气候的规律性变化而出现相应的适应性调节(举例)。 b.人体随昼夜阴阳二气的盛衰变化而出现适应性调节(举例)。 c.地域环境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进而影响体质的形成(举例)。 ③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a.人体受不同季节异常气候变化的影响,常可发生一些季节性多发病或时令性流行病(举例); 季节气候的变化,还可加重病情等(举例)。 b.疾病病情的轻重可随昼夜晨昏人体阳气的消长而发生变化(举例)。 c.某些地方性疾病的发生,与地域环境的差异密切相关(举例)。 ④??? 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时刻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因而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必须重视自然环境与人体的关系,遵循人体内外环境相统一的客观规律。 在养生防病中顺应自然规律,在治疗过程中遵循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① 立论依据 ②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不同(主要指社会的变迁及个人政治、经济地位的高低),造就了个人的身心机能与体质的差异(举例)。 ③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剧烈、骤然变化的社会环境,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举例); 不利的社会环境,不仅易引发某些身心疾病,而且常使某些原发疾病的病情加重或恶化,甚至死亡(举例)。 ④社会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因素对人体身心机能的影响。通过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获得有利的社会支持,以及通过自我精神调摄,提高个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来尽量避免不利的社会因素对人的精神刺激,以维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或促使疾病好转、痊愈。 1.病、证、症的基本概念 (1)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