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基础知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三政治基础知识前 言、第 一 课1、 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是当代青年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社会责任感的确立,应建立在对祖国现实国情、国策认真了解的基础上。2、 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学会思考、体会。3、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4、 生产劳动是区分人和动物的根本标志。5、 石器作为人类制作的最初工具。6、 火的使用,特别是磨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7、 畜牧业和农耕业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生产史上具有深远影响。(1)概念: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劳动者8、生产力 (2)包括(三要素)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统称为生产资料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3)在生产中的地位作用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对象反映??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9、生产关系:(1)概念: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已(2)包括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的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生产关系的基础。10、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原始人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1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12、原始社会后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13、私有制的产生同氏族制度的瓦解是同一过程。14、战俘成为最初的奴隶。氏族首领成为最初奴隶主。还不起债的穷人,变成债务奴隶。15、国家的本质,在阶段社会里,国家是阶段统治的工具。16、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从奴隶社会起,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17、奴隶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1)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A奴隶主卑视体力劳动18、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 B奴隶破坏工具、虐待牲畜等反抗 (2)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A新式工具不能广泛应用于生产B奴隶主庄园普通衰落(1)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能比较自主地劳动19、封建制生产关系适应(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表现(2)农民有了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还有少量土地 (封建社会具有进步性的表现) (3)农民劳动成果大部分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外,还能留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1)封建剥削20、封建土地所有制是(2)地主阶级剥削农民(3)封建制生产关系 的基础(4)封建等级制度21、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是: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所有权,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却没有土地,或只有少量的土地。(1)榨取地租(主要方式)22、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方式和手段(2)放高利贷(3)收缴苛捐杂税 (4)无偿徭役(1)森严的等级制度23、封建专制统治的罗网(2)暴力统治(3)无形的精神枷锁24、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农民反抗地主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25、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制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主要表现:(1) 残酷的封建剥削(2) 封建土地所有制26、文字的出现,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27、在奴隶社会,文字的出现以及脑力劳动体力劳动的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28、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达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29、具有世界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A第一次在欧洲大国中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1)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是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第一次重大胜利C标志欧洲从封建时代进入资本主义时代(2)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A动摇整个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B把整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30、资本主义的三次科技革命(1) 第一次科技革命(又称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A、兴起的时间: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 B、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C、对生产力影响:带来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D、对生产关系影响: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E、地点: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 第二次科技革命A、兴起时间:19世纪最后几十年B、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C、对生产力影响: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D、对生产关系的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E、地点:起源于欧洲、完成于美国 (3)第三次科技革命(又称新科技革命)A、兴起时间:20世纪40年代B、标志: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生产劳动从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C、对生产力的影响:极大地扩展了劳动对象范围生产工具更新 表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提高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D、对生产关系影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以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E、地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