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中生物(人教版)课件:必修3 第一章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共38张PPT).ppt

发布:2018-04-28约2.94千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B 4. 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 血浆量增加 B. 组织液增加 C. 组织液减少 D. 淋巴减少 5. 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 A. 供给全面营养 B. 供能 C.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D. 供给水 C 5. 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 A. 供给全面营养 B. 供能 C.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D. 供给水 6. 内环境中不含 A. 胰岛素、氨基酸、尿素 B. 酶、甘油、维生素 C. 麦芽糖、淀粉、乳糖 D. 无机盐、葡萄糖、性激素 C 6. 内环境中不含 A. 胰岛素、氨基酸、尿素 B. 酶、甘油、维生素 C. 麦芽糖、淀粉、乳糖 D. 无机盐、葡萄糖、性激素 7. 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 A. 血浆渗入组织的速度降低 B. 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 淋巴生成速率降低 D. 淋巴循环受阻 B 7. 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 A. 血浆渗入组织的速度降低 B. 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 淋巴生成速率降低 D. 淋巴循环受阻 * * * * * * * * * * * * * *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说一说:你体内有哪些液体?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等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说一说:你体内有哪些液体? 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ppt 内环境概念的内涵 内环境概念的内涵 1. 内环境=细胞外液。 内环境概念的内涵 1. 内环境=细胞外液。 2. 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此外,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内环境概念的内涵 1. 内环境=细胞外液。 2. 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此外,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3.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与外环境有哪些差别呢? 成分 含量(%) 成分 含量(%) 水 90.7 卵磷脂 0.2 血清白蛋白 4.4 胆固醇 0.22 血清球蛋白 2.1 Na+ 0.38 纤维蛋白原 0.4 K+ 0.02 氨基酸氮 0.005 Ca2+ 0.01 尿素氮 0.012 Mg2+ 0.0035 其他非蛋白氮 0.025 Fe2+ 0.0001 葡萄糖 0.08 CI- 0.36 乳酸 0.025 HPO42- 0.01 各种脂肪酸 0.38 SO42- 0.001 脂肪 0.14 HCO3- 0.17 血浆的化学组成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一)渗透压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一)渗透压 1. 渗透压的概念: 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一)渗透压 1. 渗透压的概念: 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血浆为770KPa) 2. 渗透压的大小: 2. 渗透压的大小: 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2. 渗透压的大小: 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3. 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的因素 2. 渗透压的大小: 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3. 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的因素 主要与无机盐(Na+,Cl-),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质壁分离复原 用渗透压原理解释 质壁分离现象 质壁分离 医学专家指出: 如果人体的体液偏酸性,细胞功能就会变弱,人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减慢,废物不易排出,加重肾脏、肝脏的负担。据统计,85%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体质。因此,人体酸性化是百病之源。 (二) 酸碱度 ( 7.35-7.45 ) (二) 酸碱度 ( 7.35-7.45 ) 血液酸碱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