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福.公共管理学笔记.docx
PAGE
1-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公共管理学的概述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及其管理活动的学科,旨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它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公共事务的日益复杂化和公共管理的专业化,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共管理学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公共组织的结构、功能、决策过程、人力资源管理和政策制定等方面。在我国,公共管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相连,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行政理论等。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个人在公共决策中的理性选择,认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利益集团博弈的过程。新公共管理理论则主张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公共行政理论则强调行政组织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以及行政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这些理论为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公共管理的本质和规律。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验证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和假设。案例研究则通过对特定案例的深入剖析,揭示公共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比较研究则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或组织的公共管理实践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点,为我国公共管理改革提供借鉴。这些研究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为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1)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广泛,其中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都对公共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政治学理论关注权力、政治过程和政治制度,为公共管理学提供了政治合法性和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经济学理论则强调效率和效益,为公共管理提供了成本效益分析和资源配置的理论框架。社会学理论关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为公共管理提供了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的理论支持。心理学理论则关注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为公共管理提供了决策心理和行为分析的理论工具。
(2)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管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源自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认为个体在政治和公共决策过程中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强调政治市场的存在,认为政治过程可以被视为一种市场交易,政治家和选民在政治市场上进行交易,以实现各自的目标。这一理论对公共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如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反思和批判,它主张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强调公共部门的效率和顾客导向。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观点,如强调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绩效管理和目标管理。这一理论强调公共管理者应具备企业家精神,通过创新和变革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公共管理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章公共管理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框架
(1)公共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公共组织、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公共组织是指承担公共事务管理的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其核心任务是提供公共服务和解决公共问题。以我国为例,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公共组织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19年我国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30.4%,较2010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2)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等环节。以美国为例,奥巴马政府实施的健康保险改革(AffordableCareAct)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该政策旨在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降低医疗费用。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该政策实施后,美国未参保人口比例从2010年的16.3%下降至2016年的10.8%。这一案例表明,有效的公共政策能够显著改善民众福祉。
(3)公共管理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公共行政理论强调行政组织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以及行政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以我国某城市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实现了从“以审批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变。新公共管理理论则强调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绩效管理和目标管理。以我国某地区的政府购买服务改革为例,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了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治理理论则强调多元主体参与、合作共治,以实现公共问题的有效解决。以我国某社区治理创新为例,通过构建社区协商机制,实现了社区事务的共治共享。这些案例表明,不同的公共管理理论框架在实际应用中各有成效,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
第四章公共管理学的实践应用与发展趋势
(1)公共管理学的实践应用广泛,涵盖了政府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