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的开发与实践(陈高路.山东)汇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964年创办, 是广州市教育局直属的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学校; 校园面积102.2亩 ;建筑面积70100平方米; 教职工353人,在校生6400多人,对外技能培训年均2万多人次; 对外培训 对外培训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二、广州交校教学改革的五个阶段 三、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 四、工作页的基本体例及编写要点 五、工学结合课程教室环境建设 六、工学结合课程课堂教学实践 七、成效及问题 一、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Show me and I may not remember. Let me try and I will understand. 告诉我,我将忘记; 给我看,我可能也记不住; 让我试试,我就会理解。 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如何? 1.职业教育要求“以能力为基础”而不是“以知识为基础”; 2.课程并不一定是固定的和(学科)系统化的,有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 3.职业教育不能与技能培训划等号(工艺课、实操课); 4.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课程改革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二、 广州交校教学改革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学分制改革。 改革动机:学生入校成绩差异大,实施分层教学,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第二阶段:2003年专业课程模块化改革。 改革动机:1、增加动手机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2、教学班级增多,实验课不能及时安排。 催化条件:学校翻译了美国ASE课程标准。 改革成果:建立了十个集理论实操一体化的模块化学习站,编写了校本教材。 第三阶段:2004年尝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 改革动机:提高实操课的教学效果,让实操课更贴近企业实际工作。 催化条件:学校与丰田公司合作、多名教师去德国学习、国内课程专家开始关注学校层面的课程改革。 改革成果:重新编写了模块化校本教材、实操工作页。 第四阶段:2006年系统地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开发了11门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 改革动机:企业调查显示——企业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符合企业的生产需要,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关键能力)是否能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催化条件:市教育局统筹推进以及课程专家的直接指导,学校前一阶段教学改革的积淀。 改革成果:重新建设了各课程的教学场所,编写并公开出版了新课程用的课程方案和学生工作页。 第五阶段:2010年开始探索工学结合课程教学管理方法,开发教学资源库,改编工作页。 改革动机:传统的教学管理条例不适应新课程教学实施的需要,开发的工作页面临着推广难、新教师难把握等问题。 催化条件: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改革预计成果:与工学结合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文件,教学资源库,改编后的工作页。 三、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 (一)几个概念的理解 项目教学法与引导文教学法的区别 项目教学法:适用于处理复杂问题和任务或是需要完成的任务与企业问题有现实的联系。要求高,准备工作大,开放程度高。 引导文教学法:引导学生按照设想的流程完成学习,即让学生走在路上。 工学结合课程的特点 “工”和“学”高度融合; 学生在做中学 边做边学 (二)开发基本步骤 1、珠三角汽车售后服务岗位调查(现状及发展\岗位\人员配备\学历要求等) 岗位: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金\汽车涂装\汽车维修前台接待。其中汽车机电维修四个层次: 1)汽车维护 2)总成修理 3)单个系统故障诊断4)综合系统故障诊断 2、汽车维修企业的汽车维修工作流程 3、汽车维修企业维修项目划分及业务比例 4、企业对学徒工的入职要求 5、本地区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情况调研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定位 主要培养面向珠三角地区的丰田、通用、大众等中级及经济型轿车为主的汽车4S维修服务站所需的: 1、汽车机电维修工——能够胜任汽车维护、总成修理等维修工作,能对汽车单个系统的简单故障进行诊断并排除; 2、汽车钣金工和喷涂工; 3、汽车商务类(维修前台接待、整车及零配件销售等) 专业培养目标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机电维修方向) 面向汽车售后服务机电维修领域,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状况,能在汽车机电维修工作中解决综合性的专业问题,并具有本专业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一)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任务的确定 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 邀请多名熟悉某典型工作任务(学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