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规范化护理与管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介入治疗规范化护理与管理
1概述
脑血管介入治疗改变了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传统模式,同时为护理学科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脑血管介入治疗是指在X线电视监视下,经血管途径借助导引器械(针、导管、导丝)递送特殊材料进入神经系统病变区,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治疗对象主要为颅内、椎管内的血管性病变,包括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外动静脉瘘,椎管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以及部分头颈部肿瘤。治疗技术分为血管栓塞术、血管内药物灌注术和血管成形术。经血管途径的神经介入治疗,经皮穿刺部位主要在腹股沟部。??2???禁忌症:
(1)对碘过敏者。(2)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3)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4)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3 并发症:
(1)穿刺部位出血、血肿。(2)脑血管痉挛。(3)动脉内膜下通道血栓形成或栓塞。(4)腹膜后血肿。(5)血管穿孔或血管壁撕裂。(6)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7)血栓性静脉炎。(8)术后脑梗死。(9)其它:术中癫痫、脑出血、皮质盲、造影术后患者出现短暂双眼失明等。??4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所患疾病认知程度及治疗效果不确定,往往有焦虑、烦躁或恐惧的心理,导致患者的情绪不稳定,休息、睡眠不佳。针对这些心理特点,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介绍治疗的必要性、治疗前准备的措施、治疗基本方法、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及治疗的效果等,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2手术配合教育? 手术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应向患者介绍术中配合的方法,如何时屏气、治疗时不能咳嗽等。???????(3适应治疗后变化的锻炼? 因为治疗后穿刺侧肢体限制活动10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以上,所以治疗前应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的锻炼。???????(4治疗前准备? 进行碘过敏试验,询问过敏史—用使用的造影剂1ml静脉推注—患者无心慌气短、荨麻疹及球结膜充血等,血压搏动低于10-20mmHg为阴性。如过敏,必须3d进行激素治疗,并尽量用非离子碘水溶液。通知患者禁食4-6小时。穿刺区域备皮(备皮范围:双侧腹股沟、会阴部、大腿上1/3处),并交待患者在治疗前半小时排空小便,必要时导尿。同时备好沙袋、术前CT、造影剂等入导管室。??5 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人神经系统症状? 观察意识、瞳孔、有无失语、肢体活动情况,有无患侧头痛,及时发现栓子脱落引起的脑梗死,对高血压的病人或有可能发生过度灌流综合征者,酌情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对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者应用扩血管药物。??????? (2监测生命体征1次/h,24小时后根据病情改为2次/日,按医嘱控制血压。??????? (3术后穿刺部位的护理? 穿刺部位加沙袋压迫6小时,穿刺侧肢体限制活动24小时,患侧下肢可取伸展位,不屈曲,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和远端皮肤颜色、温度及穿刺处有无渗血、皮下气肿等。制动期间,也需协助患者翻身,给予患者取术侧卧位,下肢伸直,健侧屈曲,以保证患者舒适,防止压疮。6术后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1? 焦虑? 90例病人术后由于担心出血以及怕疼痛而不敢动,通常会出现烦躁、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我们通过与病人的沟通以及观察,主动和病人交流,了解引起心理问题的因素。鼓励及协助做好手术侧肢体的规范位置,帮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同时通过与病人交谈,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少引起焦虑、紧张不安的心理因素。调节好室内的温度,注意保暖以及肢体的遮盖,减少会阴部暴露,从而消除病人的不安心理。保持室内的安静,避免过多的陪客以及探视,提供安静的环境,从而保证了病人足够的休息。对于比较焦虑的病人,必要时可以按医嘱应用镇静剂。本组90例病人中,有80例病人经过疏导后情绪趋于稳定,焦虑紧张状态缓解,10例病人通过应用安定肌肉注射后,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 腰背酸痛? 术后多数病人主诉腰背酸痛,尤其是老年患者,症状更为明显。这与术后严格卧床休息以及保持术侧肢体伸直限制活动有关。通过协助患者以及指导家属把手伸入患者腰背部进行按摩以及腰部两侧轮流垫小枕,或协助侧翻身45°、下肢保持伸直位,指导以及教会家属进行下肢按捏动作,使肌肉放松,鼓励病人可适当活动另一侧肢体,从而减轻了酸疼症状。本组有5例病人术后酸痛难忍,经上述措施无效,遵医嘱应用了安定后,症状改善。
(3? 潜在感染的危险? 主要与手术后创伤吸收热有关。术后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每天测量体温2~4次,同时检查伤口处是否出现红、肿、热、痛,局部是否有渗液,伤口敷料脱落时及时进行换药,要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以及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如果体温在38°以上时,鼓励多喝温开水、温水擦浴等,同时按医嘱准确应用抗生素。本组有? 例病人出现了低热,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