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学习要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7
学习要点
概念类
狭义的教育:狭义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六艺教育: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1.个体的先天性(遗传基因)素质,可能性、不确定性内发论(孟子:格塞尔)外铄论(洛克:华生)多因素论,
2.社会环境的决定性影响(环境因素)大环境(自然与社会)、 小环境(家庭、学校),
3.个体活动(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个体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生理机能(身体成长的顺序):心理机能(具体到抽象)教育中“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
2.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青春期):前后段相互关联(骨骼与肌肉), 每个年龄段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期望(孩子关心的事)
3. 不平衡性:身体特征(身高体重):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生殖系统,某机能最适宜形成的时期(语言关键期:口唇敏感期)
4.互补性:机能相互补偿(视觉失去后用听觉去弥补): 教育中取长补短和特长爱好发展(盲人推拿:非智力因素)
5. 整体性:各发展元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情商与气质),教育既要追求全面发展又要发展个性(抑郁质容易生病),
6. 个别差异性:早慧与大器晚成, 因材施教:不可歧视和抛弃弱势群体。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适当超前于学生现有水平:拉动、引导
教育的独立性: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1.完整发展 人的最基本素质的整体发展(做人与做事:身与心等)
可以偏移但不能偏废 (德智体美:真善美)
2.和谐发展 人的最基本素质的协调发展(短板理论)
可以偏移但不可失调。
3.多方面发展 人的最基本素质中的要素多样化发展(德中的知情意行:智中的多元智力等)
最求丰富多彩,避免单一贫乏
4.自由发展 人的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
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和人的一律化,鼓励个性
现行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理论要义:
1.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应:注重选拔性淘汰性,多数成为陪衬
2.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五方面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应:注重智育
“否定应试教育不是要完全否定现行的教育”: “素质教育还不是要考试!”
现代学校制度的价值追求:
1优化教育秩序:目前基本正常且存有混乱。择校与教育乱收费问题:名校办民校问题:民主制衡机构和民意机构形同虚设。
2推进教育公平: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均等和教育结果均等。中小学校之间的差距:高考录取分数和人数的差距:
3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获得平等待遇,平等的分配教育资源。
4保证师生人格尊严:缺乏科学与伦理的制度约束。伤害学生的老师,教师人格尊严受到歧视
教育艺术:
教育者在教育双边活动中,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稳定、综合的体现出来的具有主观性、创造性、灵活性和感染力的教育智慧、个性、美感和灵性。
学生权利:
学生的话语权利(有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作一名自主行动者)、倾听学生话语:从学生、儿童的视角看问题:学生的实际感受和声音: 成年人设计的课程针对性问题
学生作为研究合作者:研究对象——研究者、参与设计访谈提纲、参与收集和分析数据等, 研究问题:一堂好课的标准:学校文化建设:学生参与管理:提防和控制的对象——民主氛围中的管理者,琅琊路小学小主人教育:思想的主人、决策的主人、实践的主人
教师地位:
教师地位的基础是法律保障:由法律地位派生其政治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教师执行公务员政策等):教师地位的核心是专业身份的确立:专业身份决定其权利和义务的内涵:
建构主义: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 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并不是被动的吸收,是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教师所授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
课程、教材、学科辨析:
教材:教学材料(文本教材、视听教材、网络教材)
课程:教学材料以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创造: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