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通江中学 王朝直 * 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1、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非生物物质。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因素。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活动: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课本 P14) 在潮湿而又温暖的季节,如果食品保存不当,表面很快会生长出白色的霉菌,不久又会变成绿色或黄色或黑色等各种颜色。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观察霉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状况。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目的要求: 1、观察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霉菌的生长状况。 2、探究温度、湿度等非生物因素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材料器具: 新鲜面包(馒头代替)、培养皿、清水、放大镜、烘箱或烤箱。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方法步骤: 1、取新鲜的面包片,切成边长为2cm的小块若干,在空气中暴露20~30min。 2、取3只培养皿,标记为①、②、③,分别放入2块小面包。 3、将装有面包的培养皿①放在烘箱中烘烤2min,晾凉后盖上盖子,在室温下放置4~5d;②号培养皿加盖后放在冰箱保鲜室内,放置4~5d;③号培养皿加盖后不做任何处理,在室温下放置4~5d。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方法步骤: 4、每天观察各培养皿中面包表面是否有霉菌出现,以及霉菌的生长状况,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培养皿序号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① ② ③ 霉菌很少,几乎没有 霉菌很少,几乎没有 霉菌很多 可见霉菌的生活要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像霉菌一样,其他生物的生活也要受水分、温度、湿度、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花儿在不同季节开放与光照有关。 山下的花朵开放早、果实成熟早与温度有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2、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即影响该生物生存的其它生物。 生物因素包括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包括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2、生物因素 (1)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种内互助: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帮助。 例如:蚂蚁搬家;企鹅孵卵;狮群捕食;蜜蜂采蜜等等。 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争斗。 例如:在交配季节,雄性动物之间往往会发生激烈的争斗。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2、生物因素 (2)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种间互助:互利共生,海葵和蟹(狼狈为奸) 种间斗争:主要是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第二课时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 主要有保护色、拟态、警戒色三种。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保护色: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相似。 例如:蜥蜴身体的颜色与环境颜色几乎融为一体。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也非常接近。这些都有利于捕食和躲避敌害。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拟态:身体形态和颜色都与环境相像。 例如:竹节虫的形态颜色都像竹枝。枯叶蝶身体像枯叶。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警戒色:身体颜色鲜艳,但身体有毒,对捕食者构成威胁或伤害,其艳丽夺目的体色会成为捕食者终身难忘的预警信号。 例如:箭毒蛙、胡峰、夹竹桃等等。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 例如: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长臂猿有适于攀援跳跃的长臂;企鹅、北极熊有厚厚的脂肪适于极地生活。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课本P18)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