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会议)精品.ppt

发布:2018-04-21约2.71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特点 切口小 不直接暴露在X光下 安全,疗效确切 代表了脊柱外科微创技术 的趋势 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应严格选择适应症 根据病人、医生、医院设备的具体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谢谢! 谢谢! * 上述微创治疗手段的疗效一直有争议,现实工作中有手术指证扩大的情况。而且这些手术应该是一种对病变组织非直视下的手术。 合适的适应症包括:直腿抬高试验阴性。CT、MRI无神经受压,无不稳、滑脱,椎间盘高度基本正常 (小于30% 塌陷) * Eurodisc study 2002 Eurodisc study 2002(欧洲的一项临床研究)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郭风劲 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前 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是因为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L4/5,L5/S1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 手术治疗的指征 已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 马尾神经受压 应该指出:约80%的病人可经非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 (如卧硬板床、牵引、理疗等) 手术前计划: 认真复习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要影像检查与症状、体征相符 选择合适的正确的手术方法 手术要求: 极高的成功率+极少的并发症 否则,会成为无效手术或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传统的手术治疗: 腰椎椎板切除和髓核摘除术 包括: 全椎板切除 半椎板切除 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 满意率:80-95% 问题:腰椎不稳及腰部疼痛 理想的手术方法: 以尽可能少的创伤有效地 摘除突出椎 间盘组织(微创化) 符合生理功能 微创手术疗法: 化学髓核溶解疗法(1963年)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1975年) 经皮臭氧髓核溶解术 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1986年)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1986、1994年) 人工髓核置换术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术(1998年) 经皮射频髓核成形术 化学溶核术 第一项现代微创技术(Lyman Smith. 1963年) 安全、有效、费用低(优良率74%~87.2%) 原理:木瓜凝乳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只特异性地溶解椎间盘内的纤维软骨组织(糖蛋白)而对周围组织无影响 化学溶核术适应证: 有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并经CT、MRI证实 经6周保守治疗无效 禁忌证: 对木瓜凝乳蛋白酶过敏 孕妇 马尾综合征/游离型突出 椎管狭窄 椎管周围炎症等 应用现状: 应用渐少 小剂量木瓜凝乳蛋白酶联合应用于椎间盘镜手术→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复发率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 或:经皮椎间盘切吸术 Hijikata首先应用(1975年) 成功率80%左右,无严重的并发症 侧后方入路(不干扰椎管) 局麻,神经损伤机会降低 避免因骨质和韧带切除造成的脊柱不稳 需X光机术中监视,应用逐年下降 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 1985年由德国Ascher首先应用 优点: 简化的微创技术 小口经器械 无脊柱不稳定 确切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并发症低 单独应用逐渐减少 现联合内窥镜直视下行激光修整术 经皮臭氧髓核溶解术 国外资料,有效率66%-86% 特点: 1 臭氧不稳定,易分解 2 臭氧对椎旁组织无明显不良影响 3 具消毒杀菌作用,不易感染 4 简化的微创技术 5 小口径器械 6 无脊柱不稳定 疗效争议 合适的病例选择 是否还需要保守治疗? 神经功能是否受损? 影像学标准 经皮射频髓核成形术(1995) 原理是运用射频能量在椎间盘髓内部形成气化孔道,去除部分髓核组织,同时用热凝封闭,使椎间盘髓核组织的胶原收缩和固化,降低椎间盘内压力,使症状缓解 技术简单,损伤小,安全有效 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人工髓核置换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为符合生理功能的关节成形术 人工髓核置换适应症:髓核退变 人工椎间盘置换适应症:椎间盘退变 临床疗效良好,但假体移位率相当高(应用受到质疑) 有关关节成形术: 恢复关节解剖结构及部分功能 恢复节段稳定性、间隙高度,又保持至少一些节段的活动性 避免邻近椎间盘过度负荷 椎间盘疾病的生物治疗 自体椎间盘软骨细胞移植 髓核摘除术后3月行移植 MRI显示椎间盘信号改变(右)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 (为手术方法和先进科技的完美结合) 结合了开放式手术的可靠性和微创手术的优势 切口小 电视下视野放大,术野清晰。(64倍) 扩大器的应用减少了组织牵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