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doc

发布:2017-01-10约2.45万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养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发展目标:   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 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3、 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  2、 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 学生汇报。  4、 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 指导朗读。   (2) 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 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5、 者先是想高歌,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让他先“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 6、 学生汇报。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    板:开阔   点拨2: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点拨3: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         这里把_____ 比作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渲染”。   点拨5:这样柔美的线条,缓缓地高起来,又缓缓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作者沿着这波浪般的线条,一直远望,就觉得好象整个绿色的草原在流动,所以作者说……   指导朗读。  7、 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四、 总结: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1、 看图,听音乐。  2、 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 五、 布置作业  1、 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  2、 背诵第一自然段。     招商引资工作方案10篇 招商引资工作方案 招商引资工作方案: **年是我县实施“开放兴县”战略的关键一年。为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竞争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跨越发展,实现进位赶超,特制定本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