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结构分析与设计.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第 5 1 卷 第 S2 期 武汉大学学报 理学版 Vol . 5 1 No . S2
2005 年 12 月 J . Wuhan U niv . (Nat . Sci . Ed . ) Dec . 2005 ,072~074
文章编号 :167 18836 (2005) S2007203
高效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杜樊立 , 付秋明 , 陈炳若
(武汉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 : 完成了对 目前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商品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结构分析 ,并结合其结构特点得到了影响
转换效率的关键因素. 完成了全背电极太阳电池的版图设计 ,采用高少子寿命硅材料 ,进行了多项工艺实验 ,发现
绒面制作前的硅片表面预处理条件对短路电流值有重要影响 ,预处理时间的不同造成短路电流值有显著差别.
关 键 词 : 高效单晶硅太阳电池 ; 转换效率 ; 全背电极
中图分类号 : TN 364 文献标识码 :A
论分析的基础上 ,完成了全背电极高效单晶硅电池
0 引 言 的版图及相关的工艺条件设计 ,并对关键工艺进行
了对比实验 ,得到较好的结果.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目前
广泛使用的石油 、天然气 、煤炭等化石能源面临着严
峻的挑战. 今年 2 月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 1 理论分析
再生能源法》,从立法角度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
两类因素影响太阳电池效率 : ①光学损失. 包
利用 ,这是解决我国能源与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括电池前表面反射损失 、接触栅线的阴影损失以及
重要战略决策.
在小水电、太阳能、风能、潮汐 、地热 、生物质能 长波段的非吸收损失 ,其中反射和阴影损失是可以
等可再生能源中 , 不论从资源的数量 、分布的普遍 通过技术措施减小的 ,而长波非吸收损失与半导体
性 ,还是从清洁性 、技术的可靠成熟性来说 ,太阳能 性质有关 ; ② 电学损失. 它包括半导体表面及体 内
都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光伏发电已成为可再生能源 的光生载流子复合 、半导体和金属栅线的体电阻和
利用的首要方式 ,而晶硅太阳电池一直 占据着光伏 金属半导体接触电阻损失. 相对而言 , 欧姆损失在
市场的最大份额. 与其它的可再生能源一样 , 目前要 技术上比较容易降低 ,其中最关键的是降低光生载
使之从补充能源过渡到替代能源 ,太阳电池光伏发 流子的复合 ,它直接影响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 ,而提
电推广的最大制约因素仍然是发电成本 , 围绕着降 高电池效率的关键之一就是提高开路电压 Voc .
低生产成本的目标 ,低效廉价的太阳电池和高效单 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主要是高浓度扩散层在前表
晶硅太阳电池所取得的效果是相同的. 因此 ,提高太 面引入了大量的复合中心 ,而太阳能光谱分布的峰
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的热门课 值在 550 nm 左右 ,光生载流子集中在表面附近[2 ] ;
题. 近年来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已获得巨大成就 , 此外 ,当少数载流子的扩散长度与硅片的厚度相当
美国、德国、日本 ,特别是美国 ,商品高效电池的转换 或超过硅片厚度时 ,背表面的复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