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复习资料讲解.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据库原理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第1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
1. 信息就是客观世界的现实反映。
2. 信息的特征:信息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信息是有用的、信息的依附性、信息的共享性、信息的可传输性、信息的可识别性、信息的可压缩性、信息的可转换性
3. 数据的定义:数据是信息的最佳表现形式之一。
4. 数据的特征:数据的“型”和“值”、数据受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的约束、数据有定性表示和定量表示
5. 数据库(Database , DB)的定义:是一个按一定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的数据的集合。
6. 数据库的特点:数据的结构化、数据独立性、实现数据共享、数据的冗余度小、避免了数据的不一致性、有利于数据的安全性、有利于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以发现故障和恢复正常状态
7.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 DBMS)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它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数据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
8.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数据组织与存取、数据库建立与维护、运行管理
9.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DBS)是一个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由硬件、软件和人员组成。
10. 数据库系统的人员:开发人员、用户和运行维护人员。相应的角色有系统分析员、程序员、用户、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 ,DBA):全面负责数据库系统的运行管理和控制。
11.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12. 模式:也称逻辑模式,它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的数据需求,从全局的角度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即全局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13.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14.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底层描述。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5.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技术: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
16. 数据管理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发展阶段
17. 瀑布模型把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存期划分为规划、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运行与维护6个阶段。特点: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第2章 数据库需求分析
2.1.3数据库需求分析的原则
1.制定数据库需求分析计划2.选择适当的数据库需求分析方法3.选择合适的数据库需求分析工具软件4.调查现存系统5.充分与用户沟通6.理解用户的数据管理内容及目标7.分析并确认数据库需求8.需求变更要立即联系9.提出数据库实施建议和解决方案10.认真撰写数据库需求规格说明书11.使用软件复用技术12.认真评审数据库需求规格说明书13.修改、完善数据库需求规格说明书
注:数据库需求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共同批准的数据库需求规格说明书。
2.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DFD)是数据库系统最重要的需求分析工具之一,它通过图形符号描述数据的输入(来源)、输出(去向)和移动变换过程。它的基本图形元素有4个:外部实体、数据流、处理、数据存储。
3.数据库系统需求分析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原型化分析方法、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4.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SA)方法是最著名需求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与DFD结合,遵循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和结构化、模式化的原则从DFD的顶层开始,逐层、逐幅画出数据库系统的全部DFD。
5.数据库需求调查的原则:自顶向下全面展开、分析现存系统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的可能性、采用工程化的工作方法、全面铺开与重点调查相结合
6.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是数据收集和分析后所获得的成果,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外部实体、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逻辑6个部分。
7.信息分类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兼容性原则、综合实用性原则
8.信息分类的方法:线分类法与面分类法
9.信息编码的原则:唯一性原则、正确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稳定性原则
10.信息编码的方法:顺序编码、区间编码、字母编码、组合编码
11.关键字是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实体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无冗余数据项(或数据结构)。也称主码或主键。
12.E-R图:实体-联系方法(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 )
第3章 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包括数据库的结构特性设计(静态)和行为特性设计(动态)。
2.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1)不依赖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3)可扩展性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