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名词解释
1、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系统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方法。DBMS的主要功能有:① 数据定义功能(DDL) ② 数据操纵功能(DML)
③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④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2、模式
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定义模式既要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也要定义数据之间的联系和与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3、参照完整性规则
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①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
②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二、简答题
1、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有哪些?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哪几种?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有三个,分别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约束条件。常用的数据模型有三种,分别是:层次模型、网状次模型和关系模型。
2、试述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与联系。
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与联有以下三点:
(1)自然连接是除去重复属性的等值连接,自然连接一定是等值连接,但等值连接不一定是自然连接。
(2)等值连接要求相等的分量不一定是公共属性,而自然连接要求相等的分量必须是公共属性。
(3)等值连接不把重复的属性除去,而自然连接要把重复的属性除去。
3、简述候选码、主码和外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候选码: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2)主码: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一个为主码。
(3)外码:设关系R的一个属性组F,不是关系R的主码。若F与关系S的主码相对应,则称F是关系R的外码。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候选码、主码和外码之间的联系,它们的区别:一个关系的候选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有一个。
三、应用题
1、在著书工作中,一位作者可以编写多本图书,一本书可以由多位作者编写。
设作者的属性有:作者号,姓名,单位,电话;书的属性有:书号,书名,出版社,
日期。试完成如下问题:
(1)设计该系统的E-R图;
(2)将该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结构;
(3)指出转换结果中每一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
解:(1)由题意得到该系统的E-R图如下:
(2)将该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结构如下:
作者(作者号,姓名,单位,电话)
图书(书号,书名,出版社,日期)
编写(作者号,书号)
(3)以上关系模式中带下划线的为该关系模式的候选码。
2、用关系代数完成下列查询。
设有一个教学数据库,包括以下三个关系模式:
学生S (Sno,Sname,Ssex,Sage,Sdept)
课程C (Cno,Cname,Cpno,Ccredit)
学习SC (Sno,Cno,Grade)
学生关系模式属性分别对应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在院系
课程关系模式属性分别对应课程号、课程名、先行课、学分
学习关系模式分别对应学号、课程号、成绩
1、查询学生95001的姓名和所在系。
2、查询至少选修了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3、查询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姓名。
4、查询没有选修数据库课程的学生姓名。
5、查询至少选修了1号课程和3号课程的学生学号。
1、查询学生95001的姓名和所在系。
πSname,Sdept(σSno =‘95001’(S))
2、查询至少选修了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πSno(σ[1]=[4] ∧ [2]≠[5](SC×SC))
3、查询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姓名。
πSname (σCno=’1’(S×SC))
4、查询没有选修数据库课程的学生姓名。
πSname(S)-πSname(σCname=’数据库’( S×SC×C)
5、查询至少选修了1号课程和3号课程的学生学号。
πSno, Cno(SC)÷πCno(σCno=‘1’∨ Cno=‘3’(C))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基本表?什么是视图?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基本表:是独立存在的表。在SQL中一个关系对应一个基本表,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对应一个存储文件。一个表可以带若干索引,索引也存放在存储文件中。
视图:是一个虚拟的表,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它本身不独立存在于数据库中,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导出视图的基本表中。当基本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从视图中查询出来的数据也随之改变。
2、试说明相关子查询的执行顺序。相关子查询的执行顺序
(2)查询WANG同学选修了而LI同学没有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
SELECT C#
FROM S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