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ppt

发布:2017-06-01约3.96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必修(Ⅲ ) 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 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 人文精神: 人文主义: 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核心内涵 人文主义 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复兴 成熟 公元前5世纪 公元14——17世纪 公元17、18世纪 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 背景: 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根本原因)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与成熟; 平民地位的提高及个人主义的成长; 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直接原因) 时间;地点: 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 内容: 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 放弃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 *代表人物: 普罗塔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即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代表思想: *通过“人是万物的尺度”对智者运动进行评价,并由此理解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 *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一下子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我们有理由把智者运动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把普罗塔戈拉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 智者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它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人教版)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继续发展 *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 *代表思想: “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评价“认识你自己”这一观点;比较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认识你自己”关键是认识自己的理性与智慧。 * 在普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认识你自己” 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 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都看作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作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同: 异: B、苏格拉底思想主张: 1)强调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 2)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3)提倡知德合一 4)完美的人具备必要的素质: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 相同点: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教化人民。 不同点:苏主张“知识即美德”,应承认无知,并改造灵魂,追求智慧与真理,成为真正完善的人因此,促成希腊平民政治的形成。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克制自己符合礼的要求,通过对人心的道德改造,恢复周朝的等级制度,以达到贵贱有序,必然导致贵族政治的形成。 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比较: 人文精神的复兴——文艺复兴 背景: 时间;地点: 公元14——17世纪,意大利 欧洲 天主教神学占统治地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西欧经济复苏,城市兴起,人们观念变化 意大利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逐步形成 学习思考:什么是“文艺复兴”?它是一场复古运动吗 *表面上是一场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文学和艺术的活动 3、实质(性质):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来宣扬资产阶级思想。实际上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国家 代表人 代表作(地位) 意 大 利 但丁 《神曲》 乔托 欧洲绘画之父 彼特拉克 《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 《十日谈》 达·芬奇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奇罗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 *通过薄伽丘和莎士比亚作品的比较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情况 《十日谈》是自中世纪以来,欧洲文学第一次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描写了如此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一方面《十日谈》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思想;另一方面虽然讴歌了人性,但大多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 随着文艺复兴的发展,文艺复兴也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其代表人物莎士比亚的作品,描写、抒发、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理性) (二)宗教改革 (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发展,天主教会成为最大的阻碍,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冲破封建神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