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第2节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ppt

发布:2017-06-07约1.56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了解生物膜结构的探索过程和方法 2.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3.说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本节课教学目标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19世纪末(1895年)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1.“欧文顿实验”看到什么现象? 2.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最初实验得到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4.在推理分析得到结论之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推理 有必要,仅靠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准确,还应该通过科学实验进行检验和验证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 得出结论:膜的主要成分是 和 . 脂质 蛋白质 资料2: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 得出结论:膜的主要成分是 和 . 脂质 蛋白质 资料2: 磷脂分子 1925年,荷兰科学家E.Gorter和F.Grendel用丙酮分离出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膜中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的2倍 胆碱 磷酸 甘油 脂肪酸 亲水头部 疏水尾部 2.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膜的? 1.画出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的图示 2.细胞生活在水环境中,细胞膜的两面都是水,再根据材料内容,尝试画出细胞膜中磷脂是如何排列的? 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其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1959年,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明—暗的三层结构。 蛋白质在脂双层的位置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观察发现:蛋白质不是全部镶在脂质表面 资料5:20世纪60年代 冰冻蚀刻、电子扫描显微法 有些蛋白质嵌入或者贯穿双分子层 二、利用教具 建立结构模型 小鼠肝细胞膜冰冻蚀刻的电镜照片 冰冻蚀刻电镜技术观察的蛋白质分布模型 诱导(37?10度会怎样) 融合(40分钟) 人细胞 鼠细胞 荧光标记 蛋白质 细胞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结论: 质膜上的 和 具有流动性,其流动性与温度有关。 蛋白质 脂质 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是什么? 2.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结构特点是什么? 3.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如何排布的 ?大多数蛋白质具有什么特点? 4.细胞膜的功能由谁决定? 5.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分为哪两种?其中糖蛋白具有什么作用? 6.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如: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受体)需要细胞膜上的哪种成分起作用? 7.仔细分析膜结构,如何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8.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从分子组成上分析具有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影响这一特点的因素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哪些生物现象具有这一特点? 9.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什么?这一功能特点主要由细胞膜的哪一种成分体现出来的? 比较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