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急诊医学课件_8第八章__创伤急救精品.ppt

发布:2018-04-24约5.74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基础创伤急救(BTLS): 有关创伤的现场急救基本操作技能共有 4项,称之为外伤的四大急救基本技术—— d.止血 e.包扎 f.固定 g.搬运 6、各种支持疗法与高级手段: 呼吸支持——人工呼吸机、人工肺 循环支持——强心、抗休克、血管 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 脑功能支持——降颅压、亚低温 肾功能支持——人工肾、血液净化 肝功能支持——人工肝、保肝药物 结 束 语 通过对所谓生命“八征”(包括 T、P、R、BP,C、A、U、S)的重点体格检查,来快速识别病人是否属于常见急危重症的“六衰”范畴。 有关急危重症的处理技巧,请记住最重要的思路是先“开枪”、再“瞄准”,采取最基本的五项急救首要措施,广义和狭义的ABCD急救流程,现场急救“七大”基本技术,以及各种支持疗法与高级手段。 院前急救 医院急救 后续专科治疗 创伤急救医疗体系 主要教学内容 一、通讯指挥系统 二、急救网点 三、医院急救 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协调的功能 初级创伤生命支持,转运伤员到相关医院 高级创伤生命支持,及确定性手术治疗 创伤评分 1.昏迷评分 2.呼吸频率 3.呼吸困难 5.毛细血管充盈 4.收缩血压 上述5项相加为创伤评分,低于12分者生存率很低 GSC评分 14~15为5分 11~13为4分 8~10为3分 5~7为2分 3~4为1分 20~24为4分 25~35为3分 >35为2分 <10为1分 无为0分 无为1分 有为0分 >90mmHg为4分 70~89mmHg为3分 50~69mmHg为2分 0~49mmHg为1分 无脉搏为0分 正常为2分 延迟2秒以上为1分 无为0分 创伤基本生命支持 止血 通气 搬运 固定 包扎 创伤 基本生命支持 现场心肺复苏 对有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的,应紧急开放气道,保证呼吸道通畅及进行呼吸支持,对心脏骤停者进行连续心脏按压 (1)绷带包扎法 (2)三角巾包扎法 (3)便捷材料包扎法 2.包扎的种类 包扎法(2) 固定术(1) 1 固定原则 注意伤员全身情况,对外露的骨折端暂不应送回伤口,对畸形的伤部也不必复位,固定要牢靠,松紧要适度 2 固定目的 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度,避免再伤,便于转运,减轻在搬运与运送中增加伤者的痛苦 搬 运 1 及时、迅速、安全地将伤员搬离事故现场, 避免伤情加重,并迅速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 3 转运伤员的注意事项 (1)凡怀疑有脊柱、脊髓伤者,搬运前先固定。搬动时将伤者身体以长轴方向拖动,不可从侧面横向拖动 (2)严密观察伤者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通畅,防止窒息,注意保暖 2 急救人员应考虑的因素 伤者伤势,必须在原地检伤、包扎止血及简单固定后再搬运 徒手搬运方法(1) 扶行法 1 背负法 2 拖行法 3 轿杠式 4 双人拉车式 5 5.器械搬运及各部位损伤搬运法 器械搬运 一、多发伤急救 凡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并符合 下列伤情一条以上者可诊断为多发伤 (一)多发伤的定义 1 头颅伤:颅骨骨折伴有昏迷、半昏迷的颅内血肿、脑挫伤及颌面部骨折 2 颈部伤:颈部外伤伴有大血管损伤、血肿、颈椎损伤 3 胸部伤: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纵膈纵隔、心脏、大血管和气管破裂 多发伤 伤情重、变化快 损伤机制复杂 生理紊乱严重 诊断困难, 易漏诊、误诊 并发症 处理顺序与 原则的矛盾 多发伤 多发伤的特点 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脑、胸、腹等部位是否存在致命性损伤。主要包括: 简要询问病史,了解伤情 1 监测生命体征,判断有无致命伤 2 按照“CRASH PLAN”顺序检查 3 必要的辅助检查 4 临床特征及诊断 救治原则 1.迅速而安全地使伤员离开现场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心跳和呼吸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4.其它其他部位或脏器损伤参照多发伤的处理原则 复合伤急救 5.给予止痛、镇静剂,有颅脑伤或呼吸抑制者,禁用吗啡、度冷丁哌替啶 6.放射性损伤 ①尽早给予抗放射性药物 ②尽早消灭创面或伤口 1 及早、全面诊断复合伤的部位、类型、程度 2 对危及生命及肢体存活的重要血管、内脏、颅脑损伤及窒息等,在休克复苏的同时,应优先处理 3 不危及生命或肢体存活的复合伤,应待烧伤休克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