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材料二: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变动一:小农经济的解体: 1、时间 2、原因 3、表现(2) 4、影响(2) 变动二:洋务运动创办管办企业 变动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民族工业是在我国近代 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民族资本所办的企业 1、出现 :① 时间 ② 原因 (3) ③ 企业 ④ 地点并分析原因 2、初步发展: ① 时间 ② 原因 (3) ③ 人物 3、发展状况;从具体原因分析根本原因;依据状况认识民族工业的特点 * 第10课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从经济结构开始,进而引起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①倾销商品 ②掠夺原料 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 自 然 经 济逐渐 解体 4、影响 3、表现 1、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含义) 2、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为近代工业产生提供了一定的劳动力和市场条件。 用机器进行生产的工业 变动之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时间:鸦片战后 2、原因 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成分减少 农民与手工业者破产 耕织分离 5、瓦解的区域特点: 东南沿海(为什么?) 19世纪50-60年代的清政府 太 平 天 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京 天津 北京 19世纪50-60年代的清政府 洋务企业的背景: 内忧外患 目的:自强求富 变动之二:洋务运动创办官办企业 洋务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呢? 1、背景和目的 代表企业 民用 企业 军用 企业 地位 创办者 口号 类型 曾国藩 自 强 求 富 李鸿章 李鸿章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开平 煤矿 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用企业 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标志 近代化的标志: 采用机器生产 2、主要企业 军事工业:师夷长技以制夷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民用工业:师夷长技以制夷 1888年 湖北织布局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 1881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 1872年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有了这些洋玩意就可以强国富民了 日本漫画中的“甲午战争” 甲午海战失败 洋务运动破产 材料一: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洋务企业 有什么影响呢? 3、结果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三:洋务运动的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洋务运动给中国 带来了什么影响? 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诱导民族工业产生 4、影响 失败,没有真正富强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洋务运动引进机器生产方式 外资企业利润丰厚 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前提 诱导 刺激 推动 1、时间:19世纪70年代 2、原因 变动之三:民族工业的出现 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贻来牟机器磨坊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崛起 沿海和沿江地区最早受列强侵略,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外商企业最早在沿海沿江地区建立,刺激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建立; 近代工业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便于引进外来先进技术和引进机器设备。 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区? 状元下海 甲午战败,国事日非,“甲午状元”做出一个惊世之举:下海经商。马关条约开外国在中国内地设厂之禁,使他振兴实业的精神受到极大推动。条约签订,慈禧老佛爷再也坐不住了,为大清财政计,发布上谕,各地方“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就是在一筹莫展的情形下,张謇硬是凭借实业救国的理想挺了过来,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帮助下解决了机器问题,1899年4月,大生纱厂正式开工。 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 ——摘编自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思考:推动张謇弃官经商的原因是什么? 实业救国精神 列强竞相向中国输出资本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奖励工商 收回利权运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