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六地理环境特征.ppt

发布:2017-05-22约1.77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考 点 诠 释 专题六 地理环境特征 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5·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太白山(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太白山的北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山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上为针叶林带;而山中腰树木茂密,降水较多;树木大稀大矮为高山灌木。故选C。 (2)过度猎狼,会使植食动物增多,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会使狼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而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减少环境承载力;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影响不大。故选D。 答案:(1)C  (2)D 考点定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名师点睛 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体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点拨: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考点二 地理环境的差异 例2 (2015·江苏卷)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2)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迁路线北起华北平原,南至雷州半岛,由暖温带到热带,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故答案选C。(2)从图中客家人的土楼结构看,进出只有一条通道,四周高墙林立,并且屋顶有宽檐,围墙上有瞭望、射击口,其目的就是安全防御,故答案选A。 答案:(1)C  (2)A 例3 (2015·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 本题组以历史时期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一小题关键是结合沿途地理事物判断迁移路线经过的地区沿途的温度带;第二小题分析土楼独特房屋形态的主要原因应从房屋结构着手并结合历史时期部落、聚落间为争夺粮食、资源等战争不断的现象。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差异及主要原因读图分析能力。 学生在熟悉陆地自然带的分类及特征对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位置海拔高度有较多了解。根据山麓地带的植被可以判断出山脉大约的分布位置。根据雪线的高度推断海拔高度这样可以减少做题时浪费的时间提高效率。陆地自然带划分的基础是热量和水分。根据图中山地北坡植被的变化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可以判断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景观变化一致所以是水分为基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