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仁与区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doc - 攀枝花市仁与.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攀枝花市仁和区“十二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思路
(征求意见稿6)
攀枝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仁和区发展与改革局
2010.7
目 录
一、“十一五”执行情况 1
(一)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
(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水平快速提升 2
(三)投资规模再创新高,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 3
(四)城市进程快速推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4
(五)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4
(六)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5
(七)民生共建扎实推进,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5
(八)科教文卫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5
二、“十二五”面临的发展环境 6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7
(二)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挑战 8
三、“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10
(三)发展目标 10
四、 “十二五”期间的战略重点 12
(一)以加快产业发展为核心,增强经济竞争力 12
(二)以扩大投资消费为抓手,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15
(三)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为依托,打造宜居新城区 17
(四)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突破,构建城乡一体新格局 18
(五)以加强生态环保建设为方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9
(六)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激发发展活力 20
(七)以改善民生民本为根本,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1
(八)以发展社会事业为重点,建设和谐新仁和 23
五、保障措施 25
(一)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25
(二)科学统筹发展规划 25
(三)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26
(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26
(五)搭建全方位社会平台 26
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紧紧抓住战略机遇,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建设和谐仁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制定仁和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机遇和挑战,明确“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战略重点、保障措施,指导“十二五”规划的编制。
一、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的五年是仁和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大发展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稳煤兴工调结构,扎实建设新农村,发展旅游促三产,稳定和谐聚人心”发展战略,开创性的实施了“一区五园”、“一线四点”、“北联南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8·30”地震、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攻坚破难,锐意进取,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定的“十一五”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一五”时期成为仁和区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
(一)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00亿元,是“十五”末的3.2倍,年均增长26.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9万元,是“十五”末的2.9倍,年均增长23.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亿元,是“十五”末的3.89倍,年均增长3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万元,比“十五”末增长52%,年均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81元,比“十五”末增长70%,年均增长11.2%。全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在全省山区类综合排名2008年第一,2009年第二。
(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水平快速提升
“十一五”期间,仁和区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为支撑,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特色农业。预计2010年末三次产业构成为6:76:18,基本形成了以二产为支撑、一、三产业稳步增长的格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为“十二五”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经济主导地位不断加强。集中力量培育了恒鼎、圣达、富邦、白云铸造等一批骨干企业。加快工业发展平台建设,培育建设了南山经济开发区。以煤炭、钢铁延展加工、机械制造、耐磨铸件产业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预计到2010年底,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46家,是“十五”末的5.6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71.2亿元,增长5.89倍,年均增长42.6%;工业总产值达202亿元,是“十五末”的4.15倍,年均增长33%。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狠抓农业结构调整,提升传统农业优势,壮大特色农业规模,抓好优质晚熟芒果、石榴、畜牧、烤烟、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优势特色农业加快形成。2010年末,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10.8亿元,年均增长1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