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甘肃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科学有序推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按照《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省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0〕52号)的要求,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省信息化建设全面快速发展,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业、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全省信息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通信网络快速发展,广播电视网络稳步推进,计算机信息网络快速发展,互联网服务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满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截止2010年底,全省通信业务总量达到444.81亿元,光缆总长度达22.45万公里。全省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801.9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390.08万户。全省有线电视传输干线网总长43534.17公里,有线电视用户数为206.89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为122.85万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3.47%和93.72%。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能力达100千兆字节每秒,省内骨干传输能力达10千兆字节每秒以上,市州间计算机联网带宽达155兆字节每秒;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全省互联网用户数达1021.16万户,其中固定宽带用户数达109.52万户,普及率达到4.25%。
2.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聚集效应开始显现,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服务和支撑。2010年,全省信息产业实现业务收入159.41亿元,同比增长24.25%。其中电子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49亿元,同比增长35.1%。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17.24亿元,同比增长43.6%。
3.电子政务整体推进。基础性、公共性、战略性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了全省统一的甘肃省政务专网,连通了50个省直部门、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以及部分乡镇近1万个接入点,广泛开展了视频会议、公文传输、办公自动化等应用,承载了近30个部门的核心业务。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已完成省级平台建设,实现了与国家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初步建成了全省政务地理信息平台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组织实施了18项以“金”字工程为主的电子政务项目,以及党群政法系统的内部局域网和办公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了专用通信局专用通信网络工程。
4.企业信息化不断深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企业资源计划等技术,积极推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信息化改造升级,加快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促进企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大型企业的过程管理软件、生产过程控制软件研发逐步展开,行业性应用软件迅速发展。目前,全省80%左右的重点企业实现了办公自动化,50%以上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90%左右建立了内部网。网上采购订货、资金交易及物流配送等电子交易技术广泛应用。
5.社会信息化全面展开。信息技术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市政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等方面深入应用。甘肃农业信息网向市县延伸,提供网上展厅、供求热线“一站通”、声讯服务热线、手机短信等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全省疾病监测网络不断完善,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法定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高等教育招生实现网上阅卷、网上咨询、远程网上录取。甘肃旅游信息网的旅游景点介绍、景区天气预报、旅游投诉、在线咨询等服务逐步开展。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和交通运输安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监控统一平台已投入使用。
6.信息化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制定了一系列地方信息化法规条例和政策措施,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信息化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完善全省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启动实施了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加快完善标准、安全、知识产权等管理规范,大力培养和引进信息化人才,全民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推进信息化的良好氛围。
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信息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亟待加强。
(二)面临的形势。
未来5年是信息技术推动全球经济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