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职业暴露后应遵循哪些处理原则? 及时处理原则(科学严谨及时保密) 报告原则 保密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 (一)及时消毒处理原则 1、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眼部被污染禁用滴眼液。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立即报告原则 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在职业活动中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及时就近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局部紧急处理,并在1小时内报告本单位职业暴露报告负责人。 该负责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2小时内向辖区内的处置机构报告,并提供相关材料,配合处置工作。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三)保密原则 由于目前社会人群对艾滋病认识的偏差,导致HIV感染者面临来自各方的歧视和压力,因此,意外暴露发生后,当事人最好仅向部门主管和单位主要领导报告,有关知情者应为当事人严格保密,特别是已造成暴露感染的情况下,任何人不能向外界和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的感染情况。 (四)知情同意原则 职业暴露预防性药物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预防性服药效果不是100%; 育龄妇女涉及到怀孕和妊娠问题 因此,在采取预防性用药前,工作人员应事先向事故当事人告知有关预防性用药的利弊,由当事人自己做出是否用药的选择,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感染危险性评估 ①首先了解暴露源是否携带艾滋病病毒。对于不清楚感染状况的暴露源,应当在暴露当日采集其样本进行检测核实。 ②依据《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等文件要求,评定职业暴露程度分级。(一、二、三级暴露) 随访检测 对存在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感染风险的暴露者,处置机构应当在发生暴露24小时内采集其血样,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若抗体阳性,视为暴露前感染,不再进行随访检测;若抗体阴性,需要在随访期内进行动态抗体检测。暴露者在随访期内应当避免发生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行为。 2016版职业暴露方案所称随访期指发生职业暴露之后6个月。暴露当日及之后的第4、8、12周和第6个月抽血复查。特殊情况下,如暴露者存在基础疾患或免疫功能差,产生抗体延迟等情况,随访期可延长至1年。 生物样品管理 处置机构要妥善保存暴露源样品、暴露者的暴露当日血液样品和随访期内阳转血液样品,必要时送调查机构保存备查。样品现场采集时应当至少有2名见证人,每份血液样品含全血1支、血浆2支(每支1毫升以上)。暴露源如为病毒培养物标本,每份标本应当有2支(每支1毫升以上)。样品送检单信息应当与“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相关联 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的血液、体液,被含有艾滋病病毒阳性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医疗垃圾及其他器具,含艾滋病病毒的生物样本或废弃物等。 预防性治疗 根据《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第3版)等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并对暴露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时所产生的药物副反应进行治疗。 ①暴露后预防用药推荐方案 A.TDF+3TC+LPV/r(EFV) B.AZT+3TC+LPV/r(EFV) ②开始治疗的时间及疗程 A.在发生HIV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B.用药方案的疗程为连续服用28天。 静海疾控中心备有2人份的职业暴露预防用药。 结果判定 对于暴露源阳性,有“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在暴露24小时内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为阴性,随访期内艾滋病病毒抗体阳转的暴露者,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感染。 若暴露者在暴露前、后6个月内发生过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行为,或者有线索显示暴露者感染的病毒不是来自本次职业暴露的,应当根据需要进一步做分子流行病学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判定暴露感染者感染的病毒是否来自本次职业暴露,同时出具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调查结论。 相关法律法规 1、《职业病防治法》 2、《传染病防治法》 3、《艾滋病防治条例》 相关文件 3、《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程序规定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5〕38号) 4、天津市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工作实施方案(2016版) 指导思想 遵循科学、严谨、及时、保密的原则。统筹资源,明确职责,完善机制,坚持调查工作的公正性、权威性,强调发生暴露后处置的时效性、规范性。确保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工作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有效维护职业暴露人群权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