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糖尿病日常生活指导课稿.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要内容 概述 分类、诊断标准、症状、常见后果 预防、饮食、运动指导 监测血糖、服用降糖药、胰岛素注射 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每一个人的血液中都有葡萄糖,正常人的血糖维持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如果太高并且超过了正常水平,就是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的分类 1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 约占糖尿病总数的10%,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 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多见于成年人,40岁以上发病率高。 妊娠糖尿病 1型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 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 不典型症状: 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或泌尿系感染; 不明原因的双眼视力减退、视物模糊; 男性不明原因性功能减退、勃起功能障碍(阳痿)者; 过早发生高血压、冠心病或脑卒中; 下肢麻木、烧灼感; 尿中有蛋白(微量或明显蛋白尿)。 反复生疖长痈、皮肤损伤或手术后伤口不愈合。 糖尿病的常见后果 糖尿病的常见后果 特点 常见病:约十几个人就有一个; 终身疾病:只能控制、无法根治; 可防、可控制疾病; 治疗除需药物,还需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 并发症多且后果严重,不可忽视。 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家族史 超重、肥胖 多食少动 年龄>45岁 出生时低体重<5斤 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 预防 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有糖尿病家族史、体型偏胖的朋友,应该定期(半年或一年)体检,及早发现血糖增高的苗头,及早进行预防;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 对于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应该尽早确诊治疗; 药物或是胰岛素的治疗。 得了糖尿病应该怎么办 无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都是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的预防和控制所不可缺少的措施。 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如能早期诊断,病情轻微者仅通过饮食和运动即可取得显著疗效。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 饮食计划的制定: 不同体型、体力劳动的热量需求表 饮食建议 合理安排餐次 糖尿病患者一日至少三餐,使主食及蛋白质等较均匀的分布在三餐中,并定时定量,一般按1/5、2/5、2/5分配或1/3、1/3、1/3分配。 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易出现低血糖者,可在正餐中匀出小部分主食作为两正餐之间的加餐。 睡前加餐除主食外,可选用牛奶、鸡蛋、豆腐干等蛋白质食品,因蛋白质转化成葡萄糖的速度较慢,对预防夜间低血糖有利。 限制饮酒 糖尿病患者应有节制地选择酒类,避免甜酒和烈酒,在饮酒的同时应适当减少摄入碳水化合物。 科学选用水果 血糖正常时且没有较大波动时,就可以选择水果,但需代替部分主食。 进食水果要减少主食的摄入量,少食25克的主食可换苹果、橘子、桃子150克,梨100克、西瓜500克等。 葡萄干、桂圆、枣、板栗等含糖量较高,应少食用。 饮食治疗的注意事项 碳水化合物:红薯、土豆、山药、芋头、藕等根茎类蔬菜的淀粉含量很高,不能随意进食,需与粮食交换。严格限制白糖、红糖、蜂蜜、果酱、巧克力、各种糖果、含糖饮料、冰激凌以及各种甜点心的摄入。 蛋白质:对于有肾功能损害者,蛋白质的摄入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0.6-0.8克,并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限制主食、豆类及豆制品中植物蛋白。 饮食治疗的注意事项 脂肪和胆固醇:糖尿病患者少吃煎炸食物,宜多采用清蒸、白灼、烩、炖、煮、凉拌等烹调方法。坚果类食物脂肪含量高,应少食用。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应少于300毫克。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降低餐后血糖、降血脂、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每日可摄入20-30克。粗粮富含膳食纤维,故每日在饮食定量范围内,可适当进食。 饮食治疗的注意事项 维生素、矿物质:糖尿病患者可多吃含糖量低的新鲜蔬菜,能生吃的尽量生吃,以保证维生素C等营养素的充分吸收。对于无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可适量进食动物肝脏或蛋类,以保证维生素A的供应。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从天然食品中补充钙、硒、铜、铁、锌、锰、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维生素。食盐的摄入每日应限制在6克以内。 制订食谱时以糖尿病治疗原则为基础,各类食物灵活互换,但要切记同类食物之间可选择互换,非同类食物之间不得互换。部分蔬菜、水果可与主食(谷薯类)互换。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 糖尿病患者可进行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而不宜进行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 指大肌肉群的运动,是一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