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_10)第五章课后综合练习、第七章一二三节.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复习及练习;复习
第五章 重点
1、各复合命题的逻辑特性及逻辑值。
2、假言命题
①三种条件的特性(含义)。
②前后件之间的必然关系。
3、负命题的等值式
;复合命题一览表;负复合命题等值式;P;;3、 P为“录用小黄”, q为“录用小林”
A: p→﹁q B:﹁P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前真后假为假,其余都真。
;课后习题(P163、十一)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p∧q)→r]∧﹁r→﹁p∧﹁q
不正确。
由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这个没问题。
有问题的是否定的前件与结论不等值。
﹁(p∧q)?(﹁p∨﹁q)而不是等值于(﹁p∧﹁q)
2、多种推理。(p ∨ q)∧(q→r)∧﹁p→r。
正确。
第一个命题为相容选言命题, ﹁P否定了它的一个选言支,则必??肯定
另一个q 。(否肯式是有效式)
第二个命题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肯定了其前件q ,就能肯定其后件r。
(肯前式是有效式)
所以,得出r的结论是正确的。
;课后习题(164、十二)
1、设P为张明得奖, q为李东得奖, r为王洪得奖,
S为高亮得奖,已知条件为:
①(﹁ P ∨ ﹁ q) ← (r ∧ S)
②﹁( ﹁ r ∨ ﹁ S )
③ q
答案:由②﹁( ﹁ r ∨ ﹁ S ) →( r ∧ S)
即王洪高亮都得奖了。
由①得(﹁ P ∨ ﹁ q) (肯定后件可肯定前件)
由③知李东得奖,所以q是真的, 则﹁ q就是假的,
这样(﹁ P ∨ ﹁ q) 这个相容的选言命题的一个选言支是假的了,那么另一个就必须是真的,即﹁ P (张明未得奖)
结论:张明未得奖,王洪高亮得奖了。
;课后习题(165、十二)
2、已知条件为:
①6 → 8 ② ﹁ 2 ← ﹁ 4 ③4 8
④(10 ∧12)→ 6 ⑤2 ∧ 12
答案
由⑤知2号是上场的,据 ② ,2是对﹁ 2的否
定,由否前能否后知,4号也上场。
由③知4和8只能有一人上场,所以8不能上场。
由①,否定后件可否定前件,所以6不能上场。
由④,6不能上场,则10和12不能同时上场。
即﹁(10 ∧12)?(﹁10∨﹁12)
由⑤知12必须上场,则﹁12是假的,那么﹁10就
是真的,即10号不能上场。
;课后习题(165、十二)
3、已知条件① ②
(有C不是B)
③C不真包含A→C真包含于A
答案:
①∧②→有C不是A
即C不真包含于A
③C不真包含A→C真包含于A
→ C真包含A
→
① ②
②第2种情况与C真包含A和 ① 矛盾,去掉;
第二课时
第七章 思维基本规律
;
第一节 思维基本规律概述
一、思维规律
1、定义:即思维形式的规律,是指在运用思维形式时必须遵 循的规律。
特殊规律:
2、分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