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地籍图的测绘讲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选择合适的工作底图 2.复制二底图 3.外业调绘 4.补测(二底图上) 5.转绘,制作工作底图 6.蒙透绘,制作地籍图 六、编绘法成图的作业程序 1、模拟地籍图编绘程序 2、数字地籍图编绘程序 第三节 宗地图的测制 一、宗地图的概念 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绘制的地籍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的关系的实地记录。 是在地籍测绘的后续阶段,对界址点坐标进行检核,确认准确无误后,并且在其他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制而作成的图件。 ①要素编号(宗地号、图幅号、界址点号、地类号、土地等级、栋号、门牌号); ②权利人名称; ③面积(宗地面积、建筑物占地面积); ④界址点线;(包括界址边长) ⑤地理名称注记; ⑥相邻房屋及其附着物; ⑦界址点坐标表; ⑧图签图例; ⑨制图日期、制图人员; ⑩指北针和比例尺。 二、宗地图的内容 1、宗地图是地籍图的一种,是土地证书的附图; 2、图中数据都是实地勘丈或实测得到,精度高并且可靠; 3、图形与实地有严密的数学相似关系; 4、相邻宗地图可以拼接; 5、标识符齐全,人工和计算机都可方便地对其进行管理。 三、宗地图的特性 1、宗地图作为土地证的附图。 2、是处理权属问题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 3、在变更地籍测绘中通过对数据的检核与修改,可较快地完成地块的分割与合并,直观地反映宗地变更关系,便于日常地籍管理 四、宗地图的作用 绘制时应做到,界址线走向清楚、坐标正确无误、面积准确、四至关系明确、各项注记正确齐全、比例尺适当。 图幅规格根据宗地大小选取,一般为32、16、8开,界址点用1.0mm直径的圆圈表示,界址线粗0.3mm,用红色或黑色表示。 比例尺可根据宗地大小选定,以能清楚表示宗地情况为原则。 五、宗地图的编绘方法 有蒙绘法、缩放绘制法、复制法、计算机输出法。 蒙绘法:以基本地籍图作底图,将薄膜蒙在所需宗地位置上,逐项准确地透绘所需要素,整饰后制作宗地图。? ?缩放绘制法:宗地过大或过小时,可采取按比例缩小或放大的方法,先透绘后整饰,再制作宗地图。 复制法:宗地的信息过多时采用复印地籍图的方法 。大宗地可缩小复印,小宗地可放大复印,复印后须加注界址边长数据、面积及图廓等要素,并删除邻宗地的部分内容。 计算机输出法:利用数字法测图时,宗地图生成是在测图系统中自动生成,生成的宗地图须加注界址边长数据、面积及图廓等要素。 六、宗地图的编绘方法 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农村居民地地籍图的编制 一、土地利用现状图概念 二、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 三、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 四、土地所有权属图的编制 五、农村居民地地籍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农村土地调查的主要成果,是以地图形式,全面系统地反映行政辖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利用现状等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相互关系的专题地图。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可派生出耕地坡度分级图、基本农田分布。 一、土地利用现状图概念 土地利用现状图有两种类型: ①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是基本图件,与调查底图比例尺相同; ②土地利用挂图 是按行政区域编制的。县级土地利用挂图以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编制,县级以上各级土地利用挂图由下一级土地利用挂图编制。 1、比例尺与图幅 (1)标准分幅图。县级图的成图比例尺与调查底图一致,即以1?1万为主;荒漠、沙漠、高寒等地区采用1:5万。 (2)各级挂图。①乡级挂图比例尺,农区1:1万、重点林区1?2.5万、一般林区1?5万、牧区1?5万或1?10万。图面开幅可根据面积大小、形状、图面布置等分为全开或对开两种。②县级挂图除面积较大或形状窄长的,用1?10万比例尺。其他通常以1?5万比例尺成图,采用全开幅。市(地)级挂图比例尺一般选为1:10万或1:25万;③省级挂图比例尺一般选为1:50万或1:100万;④全国土地利用挂图比例尺一般选为1:250万或1:400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土地利用现状图主要表现各种地类分布状况,其应反映的内容有:图廓线及公里网线、各级行政界、水系、各种地类界及符号、线状地物、居民地、道路、必要的地貌要素、各要素的注记等。为使图面清晰,平原地区适当注记高程点,丘陵山区只绘计曲线。 2、土地利用现状图内容 二、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 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县为单位编制,以土地调查底图为基础,统一采用《规程》规定的图示图例,由数据库生成含有行政区域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地类属性、地理名称注记等要素的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电子图。其比例尺和调查内容应与原始调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