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黄土高原》说课稿.doc

发布:2017-06-06约1.8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理说课稿 课题:《黄土高原》 主要从六个方面说: 一、分析教材内容 二、分析教学目标 三、分析学情、指导学法 四、融入理念、研究教法 五、说教学媒体支持条件 六、过程设计、阐述意图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本节内容分2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学习黄土的形成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下节课学习的基础。 2、教学内容及分析说明 本节内容是围绕着“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及其危害—”这一主线来编写,专题之间有着密切因果联系。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教学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成因。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 1、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本区的位置范围、所跨的省区并尝试对黄土高原的位置作出简单的评价。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区域的地形特征。 (3)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4)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2、教学目标分析说明 (1)通过看图8.1,总结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能析图总结,并作评价。 (2)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黄土高原的三种地形特征,比较形象,感性,让学生记忆深刻。 (3)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4)掌握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及其危害,培养学生依据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问题及分析 1、教学问题 (1)学生对黄土来源的证据可能难以理解。 (2学生对水土流失的原因可能难掌握。 2、教学问题分析说明 (1)用层层递进的方法讲解67页活动题(2)。 (2)从坡度、降水和植被覆盖、做实验讲解自然原因;从开垦、采矿、修路等讲解人为原因。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实验验证法 五、教学媒体支持条件 (1)采用的教学媒体 两个玻璃杯、水、土、两块木板、喷壶 (2)教学媒体使用说明 做实验对比说明:① 坡度大——地表径流大,对地表冲刷大。坡度小——地表径流小对地表冲刷小。②降雨强——地表径流大,对地表的冲刷大。降雨弱——地表径流小,对地表的冲刷小。③植被覆盖很好的坡地,被雨淋湿后的水土流失情况。 植被被破坏掉的坡地,被雨淋湿后的水土流失情况。 六、教学过程设计 基本流程:导入→ 学习新知识→ 巩固与训练 → 目标检测 →小结 导入 学习新知识 看图8.1让学生找出黄土高原的范围;看图8.2说出黄土高原的景观。 67页活动题说明黄土的来源,及一一说明黄土来源的证据。 做69页演示实验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让学生说明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让学生总结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 课堂练习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有  A.降水集中,且多为暴雨 B.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 C.黄土中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D.滥砍滥伐,过度开垦和放牧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时间是             A.春季 B.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按“风成说”的原理,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什么风带来的?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四)目标检测 让学生合上课本描述:(1)黄土高原的范围.(2)黄土高原的景观 (3)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认为原因。 (五)小结 (六)板书设计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东起太行山 1黄土高原的范围 西至乌鞘岭 南连秦岭 北抵长城 2 黄土高原的景观: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 3 黄土高原的黄土来源及证据:“风成说” 自然原因: 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人为原因: 5 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 (七)配餐作业 1、黄土高原的景观有 、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被越少的地方,水土流失越严重。 B、黄土高原位于南方地区 C、黄土峁侵蚀最严重。 D、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堆积最多的地区。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 ;人为: 。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