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套CA6140车床的拨叉831003--课程设计说明书1.doc

发布:2017-05-23约1.03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零件分析 1.1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宽度为30mm的面寸精度要求很高,因为在拨叉拔动使滑移齿轮时如果槽的尺寸精度不高或间隙很大时,滑移齿轮得不到很高的位置精度。所以,宽度为30mm的面的槽和滑移齿轮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 1.2零件材料 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 分析零件图可知,该拨叉形状、结构比较简单,通过铸造毛坯可以得到基本形状,减少了加工工序,又节约了材料。除了拨叉上表面外,其余表面加工精度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等车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而主要工作表面----拨叉上表面虽然加工精度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的加工出来。由此可以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1.4主要加工表面 加工表面 尺寸及偏差 mm 公差及精度等级 表面粗糙度Ra m 形位公差 mm 拨叉左端面 80 3.2 拨叉上表面 30 3.2 ∥ 0.10 A 花键小径 φ22+00.021 IT7 花键大径 φ25+00.021 IT7 1.6 通槽上底面 35 6.3 通槽内侧面 18+00.11 3.2 ⊥ 0.08 A 通槽下底面 35 2×M8通孔 φ8 φ5锥孔配件 φ5 1.5确定生产类型 经老师给定题目,确定为小批量生产。 2.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2.1选择毛坯 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m 机械加工余量 由铸件铸造类型为金属型铸造,因此加工余量等级选为H。 项目 机械加工余量mm 尺寸公差mm 公差等级 长度80 3 3.2 IT10 通槽深35 3 2.6 IT10 通槽宽18 3 2 IT10 绘制铸件毛坯简图 3工艺方案和内容的论证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通常先确定精基准,然后再确定粗基准。 3.1.1 粗基准的选择 对于同时具有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的工件,为了保证不加工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若工件上有多个不加工表面,应选其中与加工表面位置精度要求高的表面为粗基准。如果首先要求保证工件某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时,应选择该表面的毛坯面作为粗基准。为保证工件某重要表面的余量均匀,应选重要表面为粗基准。应尽可能选择光滑平整,无飞边,浇口,冒口或其他缺陷的表面为粗基准,以便定位准确,夹紧可靠。粗基准一般只在头道工序中使用一次,应该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因此,选择零件的右表面作为粗基准。 3.1.2 精基准的选择 应满足基准重合,基准统一,自为基准,互为基准等原则。所选的精基准应能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夹具简单,操作方便等。该零件根据形位公差的要求,选择花键中心线为精基准。 3.2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本零件的毛坯为铸件,待加工面有内孔,端面,及锥孔,内倒角等。公差等级及粗糙度要求参考零件图。其加工方法的选择如下: (1):花键 花键大径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毛坯孔未铸出,需钻,扩、铰孔、然后用铣刀铣。 (2):端面 本零件的端面大部分尺寸精度要求不高,很大部分无需去除材料。待加工的主要端面有零件的上端面和左端面以及通槽,除通槽内侧表面粗糙度为Ra3.2μm及Ra6.3μm,经粗铣和半精铣即可。 (3):M8mm螺纹孔,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查知.配钻方式加工。在加工的适当工艺过程中我们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以满足工艺要求。 (4):内倒角 加工角度为15度的内倒角,采用铣床加工即可。 3.3 工序集中与分散 选用工序集中原则安排拔叉的加工工序。该拔叉的生产类型为小批量生产,可以采用万能型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以提高生产率;而且运用工序集中原则使工件的装夹次数少,不但可以缩短辅助时间,而且由于与一次装夹中加工了许多表面,有利于保证各种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 3.4 工序顺序的安排 (1)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基准——拨叉左端面 (2)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加工工序。 (3)遵循“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拔叉头左端面内花键孔,后加工次要表面——拨叉上端面和通槽底面及内侧面。 (4)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拨叉左端面,再加工内花键孔;先拨叉上端面,再钻M8孔 3.5 确定工艺路线 在综合考虑上述工序顺序安排原则基础上下表列出了拨叉的工艺路线 工序名称 设备 工艺装备 粗铣左端面 立式铣床X51 端面铣刀、游标卡尺 钻孔φ20mm 、扩孔至φ22+00.021mm Ra=3.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