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创新方案)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16种群和群落配套课件新人教版.ppt

发布:2017-05-04约6.89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 B.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 C.表中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D.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解析] 表中数据应是随机取样统计的结果;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由于群落演替的起点是农田,故为次生演替。 [答案] C 1.群落结构类型比较 比较 项目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原因 陆生:光照、温度水生:光、温度、O2 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 表现 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层,动物也随之具有层次性 大多群落生物呈集群分布或镶嵌分布 2.群落演替类型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基质与环境条件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实例(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杂草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 的植物种群 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 属于初生演替 C.草本阶段多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调 节能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 境的影响 解析:选  B项属于次生演替;C项昆虫进入,生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复杂,调节能力增强;D项群落演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A 5.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 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垂直带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海拔(m) 1 000 1 000~2 000 2 000~2 500 2 500~3 000 3 000~3 500 3 500 植被 类型 热带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丛草甸 蝶类 种数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解析:选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的是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蝶类依赖于绿色植物而生存,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不同植被类型区域的气候特征不同,而蝶类的生存离不开气候等环境条件,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的气候特征有关。 D 一、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比较 项 目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取样器取样法 注意事项 必须随 机取样 ①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 ②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没有伤害 二、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数原则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下图,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三、生物种间关系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互利共生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地衣中的真菌和菜类,大豆与根瘤菌 寄生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 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AB起点不相同,两种生物数量(能量)存在差异 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 * 专 题 16 晨背关键语句 导练感悟高考 热 点透析高考 考点一 考点二 拾遗自主补给 冲刺直击高考 考点三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