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第十章讲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章 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学习目标;第一节 成本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特点;一、成本报表的作用;二、成本报表的种类;三、成本报表的特点;第二节 成本报表的编制;一、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二、全部产品生产成本报表的编制;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表(按产品种类反映)的编制;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表(按成本项目反映)的编制;三、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报表的编制;例10-3:某企业乙产品单位成本表的格式和内容详见表10-3。
表10-3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本月计划产量:18件
本月实际产量:20件
产品名称:乙产品 计量单位:件 本年累计计划产量:200件
产品规格:×× 销售单价:860元 本年累计实际产量:200件;四、各种费用报表的编制;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销售费用明细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管理费用明细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财务费用明细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五、质量成本报表与环境成本报表;(一)质量成本报表;(一)质量成本报表;(一)质量成本报表;(二)环境成本报表;(二)环境成本报表;第三节 成本分析;一、成本分析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一)成本分析的一般程序;(二)成本报表的数量分析方法;(二)成本报表的数量分析方法;例10-8:假定某企业甲产品某年四个季度实际单位成本分别为90元、92元、95元、94元。
如果以第一季度为基期,以该季单位成本90元为基数,可以计算其他各季产品单位成本与之相比的定基比率如下:
第二季度:92/90=102.22%
第三季度:95/90=106.56%
第四季度:94/90=104.44%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甲产品单位成本第二、三季度比第一季度有上升的趋势,但第四季度又有所下降。
;(二)成本报表的数量分析方法;连环替代分析法计算表;例10-9:影响材料费用总额的因素很多,按其相互关系可归纳为三个: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某企业上述指标的计划和实际资料详见表10-8。
表10-8
①以计划数为基数 20×18×10=3600(元)
②第一次替换 21×18×10=3780(元)
②-①产量变动影响 +180(元)
③第二次替换 21×17×10=3570(元)
③-②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影响 -210(元)
④第三次替换 21×17×12=4284(元)
④-③材料单价变动影响 +714(元)
合 计 +684(元);(二)成本报表的数量分析方法;差额计算法的计算原理是:
第1项因素的影响程度=第1项因素实际数×第2项因素基数×第3项因素基数-第1项因素基数×第2项因素基数×第3项因素基数
=(第1项因素实际数-第1项因素基数)×第2项因素基数×第3项因素基数
第2项因素的影响程度=第1项因素实际数×第2项因素实际数×第3项因素基数-第1项因素实际数×第2项因素基数×第3项因素基数
=(第2项因素实际数-第2项因素基数)×第1项因素实际数×第3项因素基数
第3项因素的影响程度=第1项因素实际数×第2项因素实际数×第3项因素实际数-第1项因素实际数×第2项因素实际数×第3项因素基数
=(第3项因素实际数-第3项因素基数)×第1项因素实际数×第2项因素实际数;用例10-9中的数字资料,以差额计算法测定各因素影响程度如下:
分析对象:4284-3600=+684(元)
各因素影响程度:
产量变动影响=(+1)×18×10=+180(元)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变动影响=21×(-1)×10=-210(元)
材料单价变动影响=21×17×(+2)=+714(元)
合 计 +684(元);二、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例10-10:根据表10-1的资料编制分析表,详见表10-9。
表10-9 本年累计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 单位:元;表10-9中数字计算如下:;二、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三、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例10-3:资料见下表。
产品生产成本表(按产品种类反映)
编制单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