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4课时买文具.doc

发布:2017-05-09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买文具(二)(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李 璟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4.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5.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教学反思 一、情境引入(5分) 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 1.提问:“原价每支5元”、“现价4支12元”表示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从图中读懂数学信息。 理解原价和现价的含义,从复杂句子中分析数学信息。 学生提出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 关注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25分) 解决问题一: 1.提出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后,引导学生理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从情境中选择哪些信息可以解决问题。 2.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 3.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列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4.怎样书写呢? 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为什么? 解决问题二: 结合上面的情境说一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法算是在情境图中表示什么,12表示什么,然后完整的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即“买3支钢笔和4支自动铅笔,一共花了多少元?” 根据问题提取有用信息。 买文具(二) 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