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物理化学七.ppt

发布:2017-06-09约3.24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分散相;类型; 3、胶体四大特征:(同溶液相比较) ①聚结不稳定性(热不稳自发聚沉)②多相不均匀性(一相分散于另一相,有相界面)③高分散性(颗粒大小及胶团量不相同)④结构组成不确定性(受添加剂或添加物影响) (真溶液:热稳,均相物系,组成,结构,分子量恒定) 4、胶体化学研究内容:表面现象,分散物系及高分子溶液 5、表面:物体处于真空或与本身饱和蒸气达平衡的面。 6、界面:物体与空气或其他物体相接触的面(存在于两相之间几个nm厚度薄层) 7、表面现象(Surface phenomenon):凡物质处于凝聚状态时,其界面上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包括s-g,s-l,l-g,s-s,l-l等统称表面)严格讲为界面现象,如:毛细现象,润湿作用,液体过热,蒸气过饱和,吸附作用等统称界面现象(Interface phenomenon)。;ξ7—1 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 1、分散度与比表面 (1)分散度:物质的粉碎程度,分散度越大,颗粒越细,越多,表面积 越大,分散度与表面积关系用比表面表示。 (2)比表面(Specific surface area,用AS 表示)(So):物质总表面积 A(m2)与该物质总体积V(m3)的比值。 ;;ξ7—2润湿现象(Wetting phenomenon) 1、润湿:凡是液滴在固体表面上铺展成一薄层时叫润湿,否则为不 不润湿。用润湿(接触)角θ或润湿热来衡量。 2、润湿角与杨氏方程 (1)润湿角(θ):固液界面水平线与过三相点O的气液界面的切线间 夹角θ叫润湿角。如右图 (2)杨氏方程:当水滴在固体表面铺展平衡时呈一定形状 讨论:①当θ=0°即分子=分母时,完全润湿(cosθ=1) ②当θ90°即分子分母时,1cosθ0能润湿(不完全润湿) ③当θ90°即分子小于0时,不润湿(液滴呈球形) ④当θ≥180°时,完全不润湿。;ξ7—3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与毛细现象;3、毛细管现象(Capillary phenomenon)(简称毛细现象,为△P的应用 之一):当毛细管插入润湿性液体水中时,管内液面呈凹面, △P背向 液面,使液体受到向上提升力而沿管内壁上升,当液柱产生的静压 力ρgh=△P时达平衡停止移动;反之,当毛细管插入非润湿性液体 汞中时产生管内凸液面,因△P向下,使管内液面下降至ρgh=△P 达平衡时停止,此为毛细现象。;ξ7—4 亚稳状态与新相生成 1、蒸气压与表面曲率关系—开尔文方程(Kelvin’s equations) (1)公式: Pr、Po为液滴为曲面或平面的饱和蒸气压,单位为Pa,σ为液体表面张力N/m, M 为液体摩尔质量㎏/mol,ρ为液体密度㎏/m3,r为球形液滴半径或曲率半径m, T为绝对温度K,R为8.314J/K·mol,θ为润湿角,r′为毛细管半径m。 (2)讨论: ①当液面为凸面时, ,液滴越小,饱和蒸气压越大,蒸发容易凝结难,凉干湿衣服就是此道理。当液滴很小时,Pr很大,气相呈过饱和状态,如洁净空气中,水气即使凝结成微小液滴,但由于Pr很大,很快气化,不易再凝结和凝聚,若此时在空气中掺入尘埃,给过饱和水气和微小滴液提供凝结中心,使 r↑Pr↓便于凝结,当Pr=P0时凝结, 由小聚大,降雨,此为人工降雨的道理。 ②当液面为凹面时, ,凝结容易蒸发难。;3、亚稳定状态和新相的生成 (1)过饱和蒸气(应当凝结而未凝结的蒸气称过饱和蒸气) (2)过热液体 (应当沸腾而不沸腾的液体称为过热液体) (3)过冷液体 (应当凝固而未凝固的液体称过冷液体) (4)过饱和溶液(应当有晶体析出而未能析出晶体的溶液称过饱 和溶液);ξ7—5溶液表面上的吸附(Adsorption in surface of solution) 1、溶液表面张力及表面活性物质 (1)溶液表面张力:σ随溶质种类和浓度不 同各异。如图所示: (2)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能显著 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 (3)表面惰性物质:能显著提高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 (4)吸附:溶质在某相内及表面同样薄层中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 分为 (5)吸附量Γ:单位表面层与相内部同样薄层中溶质的量(以物质 的量表示)之差。 (6)饱和吸附量 :吸附物质有效排满固体表面时的吸附量 叫饱和吸附量。;2、Gibbs吸附公式:(1878年用热力学导出);ξ7—6乳状液与泡沫(删) ξ7—7气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