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重庆版)全国高考物理(第01期)名校试题分项汇编系列 专题18 力学实验1(包括长度的测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决胜2014】(重庆版)2014全国高考物理(第01期)名校试题分项汇编系列 专题18 力学实验1(包括长度的测量)(含解析)
重庆理综卷物理部分有其特定的题命模板,无论是命题题型、考点分布、模型情景等,还是命题思路和发展趋向方面都不同于其他省市的地方卷。为了给重庆考区广大师生提供一套专属自己的复习备考资料,物理解析团队的名校名师们精心编写了本系列资料。
本资料以重庆考区的最新名校试题为主,借鉴并吸收了其他省市最新模拟题中对重庆考区具有借鉴价值的典型题,优化组合,合理编排,极限命制。
1.【2013?重庆市高2013级二诊】(6分)某同学对一物体长度进行测量,正确记录的数据为1.68cm,该同学可能使用的是下列测量工具中的__________(填工具前的符号).
A.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 B.游标卡尺甲(10分度) C.游标卡尺乙(20分度) D.螺旋测微器
2.【2014·吉林省白山市高三摸底考试】(6分)(1)要测量下图中螺母的深度,应该用图甲游标卡尺的A、B、C中的 部分,读数如图乙所示,其深度为 cm。
(2)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d,其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金属丝直径d= mm。
(分)下列对物体的测量,其读数肯定有错误的是( )
A.使用游标为1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0.01cmB.使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8.035cm
C.使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6.047cmD.使用螺旋测微器,读数为0.1785cm
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和,回答下列问题:
①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A.钩码的个数 B.钩码的个数
C.钩码的个数????D.钩码的个数
②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正确并且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 )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③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5.【2013?重庆市九校联盟高2013届高三上期期末】(8分)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物体质量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表示.当与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某一组同学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来做实验,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用天平测出以及小车质量,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求出
③另两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与所受外力的关系,由于他们操作不当,这两组同学得到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其原因分别是:
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使打出来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故C错误.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如果用天平测出m以及小车质量M,直接用公式求出,这是在直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的,而我们实验是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B.图1中当盘及盘中砝码质量较大时,a-F图象发生弯曲,这是由于没有保证小车质量远大于盘及盘中砝码质量造成的.图2中,从上图中发现直线没过原点,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还为0,说明小车的摩擦力与绳子的拉力抵消呢.该组同学实验操作中遗漏了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这个步骤.即倾角过小考点:【2013?重庆市六区2013届高三下期第二次学业调研抽测】(分)某实验小组同学在做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不改变拉力,只改变物体的质量,得到如表所示的几组数据,其中第3组数据还未算出加速度,但对应组已打出了纸带,如1所示(长度单位:cm),图中各点为计数点(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标出)。
③该实验小组接着又研究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的关系。实验时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关系图线,如所示。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A.小车与平面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