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金版新学案】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十第21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doc

发布:2017-04-04约1.32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讲义:专题十第21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国际:帝国主义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2)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叛乱。 2.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政策。 (3)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3.评价 (1)积极影响: 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消极影响: 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 导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导致经济、政治危机。 2.提出:列宁在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 3.内容 (1)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2)工业: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将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 (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4)分配制度: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4.作用 (1)经济: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有了初步好转。 (2)政治: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理论: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的一次有益探索。[轻巧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个背景:外国武装干涉与国内叛乱,内忧外患。 两个特点:“战时”和“共产主义”。 三个结果:战争胜利、经济危机、政治危机。 四点内容: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 [思维升华]新经济政策的“新”及其实质 表现 主要“新”在重视商品经济、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和货币流通 实质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与扩大工农联盟,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推进以生产力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 [概念阐释]新经济政策中的租让制和租借制 租让制是在苏维埃政权的监督下,通过订立合同把国家当时尚无力经营的某些工矿企业、森林、油田、土地等按一定条件和期限租给外国资本家,由承租的资本家经营,承租者把产品的一部分交给苏维埃国家,并按合同提取利润,合同期满后,国家即将企业收回,资本家得到的是利润,国家得到的好处是发展了生产力。租借制是把一部分国有的暂时无力经营或不便经营的中小企业或林地等租借给本国资本家、合作社或个体劳动者经营,旨在减轻财政负担,加速恢复日用必需品的生产。 [整体图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方针: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2.工业化成就 (1)两个五年计划都提前完成。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2)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从一个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1.历史背景 (1)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甚至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 (2)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斯大林决定通过农业全盘集体化来克服粮食危机。 2.实施过程 (1)开始:从1929年集体化运动开始。 (2)结束:到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 (3)影响: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但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苏联的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这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主要表现 (1)经济方面: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调节。 (2)政治方面: 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最高苏维埃成了只是通过党中央指示的表决机器,被称为“橡皮图章”。 斯大林开展大清洗运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3)思想文化方面: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成为一股社会风潮。 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主要靠行政手段来管理。 3.历史影响 (1)经济上: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看,使经济发展失去了动力。 (2)政治上:在当时的形势下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政局的稳定;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3)思想上: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却因过于单一而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轻巧识记]斯大林模式 两条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三个影响: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超越生产力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