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的数据定义与操纵.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3 关系数据库的数据定义与操纵 SQL语言的特点 两个基本概念 基本表(BASE TABLE):是独立存在的表,不是由其它的表导出的表。一个关系对应一个基本表,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对应一个存储文件。 视图(VIEW):是一个虚拟的表,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它本身不独立存在于数据库中,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导出视图的基本表中。当基本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从视图中查询出来的数据也随之改变。 SQL语句格式的约定符号 语句格式中, 中的内容是必须的,是用户自定义语义; [ ]为任选项 { }或分隔符|表示必选项,即必选其中之一项 [,…N]表示前面得项可以重复多次 表名是合法标识符,最多可有128个字符,如S,SC,C,不允许重名。 列名(字母开头,可含字母、数字、#、$、_ =128字符) 。 同一表中不许有重名列。 3 创建索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索引,例如图书目录、词典索引等。 借助索引,人们会很快地找到需要的东西。 索引是数据库随机检索的常用手段,它实际上就是记录的关键字与其相应地址的对应表。 此外,在SQL SERVER中,行的唯一性也是通过建立唯一索引来维护的。 索引的作用可归纳为: 1. 加快查询速度; 2. 保证行的唯一性。 建立索引的语句是CREATE INDEX 其语法格式为: CREATE [UNIQUE] [CLUSTER]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 (列名 [次序] [{,列名}] [次序]…) UNIQUE表明建立唯一索引。 CLUSTER表示建立聚集索引。 次序用来指定索引值的排列顺序,可为ASC(升序)或DESC(降序),缺省值为ASC。 2.3.2 SQL数据查询 数据查询是数据库中最常见的操作。 SQL语言提供SELECT语句,通过查询操作可得到所需的信息。 SELECT语句的一般格式为: SELECT〈列名〉[{,〈列名〉}] FROM〈表名或视图名〉[{,〈表名或视图名〉}] [WHERE〈检索条件〉] [GROUP BY 列名1[HAVING 条件表达式]] [ORDER BY 列名2[ASC|DESC]]; SELECT语句的一般格式: SELECT [ALL|DISTINCT] [表名.] 字段名1,… FROM [数据库名!] 表名或视图名,… [INNER | LEFT | RIGHT | FULL] JOIN 数据库名!表名 [ON 联接条件]…] [WHERE 联接条件 [AND 联接条件]…] [GROUP BY 分组表达式 … [HAVING 筛选条件] ] [UNION SELECT 命令] [ORDER BY 字段名2 [ASC | DESC] … ]; 注意: “[ ]”内的内容是任选的,“ ”内的内容是必选的; 语句中若出现多个“|”分隔的子句,表示可以选择其中任一子句; 各个子句之间最少需用一个空格隔开; 一个SQL语句可以占用多行,但最后一行需用“;”结束(半角字符) 查询的结果是仍是一个表。 SELECT语句的执行过程是: 根据WHERE子句的检索条件,从FROM子句指定的基本表或视图中选取满足条件的元组,再按照SELECT子句中指定的列,投影得到结果表。 如果有GROUP子句,则将查询结果按照列名1相同的值进行分组。 如果GROUP子句后有HAVING短语,则只输出满足HAVING条件的元组。 如果有ORDER子句,查询结果还要按照列名2的值进行排序。 例1 查询全体学生的学号、姓名和年龄。 SELECT SNO, SN, AGE FROM S 例2 查询学生的全部信息。 SELECT * FROM S 用‘ * ’表示S表的全部列名,而不必逐一列出。 例3 查询选修了课程的学生号。 SELECT DISTINCT SNO FROM SC 查询结果中的重复行被去掉 上述查询均为不使用WHERE子句的无条件查询,也称作投影查询。 另外,利用投影查询可控制列名的顺序,并可通过指定别名改变查询结果的列标题的名字。 例4 查询全体学生的姓名、学号和年龄。 SELECT SNAME NAME, SNO, AGE FROM S 其中,NAME为SNAME的别名 条件查询 当要在表中找出满足某些条件的行时,则需使用WHERE子句指定查询条件。 WHERE子句中,条件通常通过三部分来描述: 1.???? 列名; 2.???? 比较运算符; 3.???? 列名、常数。 2-1 比较大小 例5 查询选修课程号为‘C1’的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SELECT SNO,SCORE FROM SC WHERE CNO=’C1’ 例6 查询成绩高于85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