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第1讲.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第1章 数据库概述;1.1数据库技术的发展;2.数据(data);3.信息与数据的关联;4.数据处理; 1.1.1信息、数据与数据处理; 1.1.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1.人工管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2.文件系统阶段;图1-2 应用程序与文件的关系;2.文件系统阶段;2.文件系统阶段;文件系统具有如下缺点:;3.数据库系统阶段;3.数据库系统阶段;图1-3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关系;3.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特点:;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区别; 1.1.3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 1.1.3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 1.1.3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 1.2数据库系统结构; 1.2.1数据库系统中模式的概念; 1.2.1数据库系统中模式的概念;1.概念模式;1.概念模式;2.外模式;2.外模式;3.内模式; 1.2.1数据库系统中模式的概念; 1.2.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用户A1 用户A2 用户A3 用户B1 用户B2
图1-4 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1.2.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与数据独立性;1.2.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与数据独立性; 1.2.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与数据独立性; 1.2.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与数据独立性; 1.3 数据库系统组成;1.3.1 DBS的组成;1.3.1 DBS的组成; 1.3.1 DBS的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功能; 1.3.1 DBS的组成;人员(四类); 1.3.2 DBMS的分类;1.集中式;2.客户机/服务器;2.客户机/服务器;3.并行数据库系统;3.并行数据库系统;磁盘;3.并行数据库系统;3.并行数据库系统;3.并行数据库系统;3.并行数据库系统;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DBS); 图1-12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5.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库系统;5.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库系统; 1.4 数据模型;1.4.1 数据模型的概念; 1.4.1 数据模型的概念;机器世界的相关术语:;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1.4.2 数据模型的要素;1.4.2 数据模型的要素; 1.4.3 概念模型—E-R模型;1.4.3 概念模型—E-R模型;两个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两个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两个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两个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例如:图1-15表示两个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两个以上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图1-16 3个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同一实体集内的二元联系;属性;属性;属性;E-R方法;;举例;举例;举例;系; ;举例;举例; 1.4.4 常用的数据结构模型;1.层次模型;1.层次模型;2.网状模型(DBTG模型);网状模型的特点;3.关系模型;3.关系模型;关系模型中常用的术语有:;关系模型中常用的术语有:;与其他模型的区别;4.面向对象数据模型(OO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核心概念;
(3)对象的属性(object attribute): 对象的属性描述对象的状态、组成和特性,对象的某个属性可以是单值或值的集合。对象的一个属性值本身在该属性看来也是一个对象。
(4)类和类层次(class and class hierarchy)
①类: 所有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集的对象构成了一个对象类。任何一个对象都是某个对象类的一个实例(Instance)。 一般类包含自身属性和方法类本身。
②类层次: 所有的类组成了—个有根有向无环图,称为类层次(结构)。一个类可以从直接/间接祖先(超类)中继承(Inherit)所有的属性和方法,该类称为子类。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核心概念;举例; 图1-20 学生、教师和课程的对象模型; 1.5 数据库管理系统;1.5.1 DBMS的主要功能;1.5.1 DBMS的主要功能;1.5.1 DBMS的主要功能;1.5.1 DBMS的主要功能; 1.5.2 DBMS的组成;1.5.3用户访问数据库的过程;应用程序1;1.6小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