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70分)
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
A.西周 B.秦 C.唐 D.清
.《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文治武功令人赞叹,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大的秦帝国到秦二世时就灭亡了!秦帝国的历史悲剧成为历代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下列史料中距离解开这个“历史之谜”最近的是( )
A.“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C.“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
D.“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清·赵翼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 B. C. D.
8.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真正的领袖”是因为( )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军机处
.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
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对,丙丁错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
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年7月17日社科网《国家成功学》:“为什么小国寡民的雅典城邦对人类文明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其让人最为赞叹的是对权力的自我克制以及为此创设的‘自我净化’的政治体制从而将雅典政治推向更加民主”( )
组建陪审法庭B.实行陶片放逐法
废除债务奴隶 D.对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担任雅典首席执政官的最高行政职务。有( )
广泛性 B.盲目性随意D.公正性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