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8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复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练习.doc

发布:2016-12-28约4.39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8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复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练习 一、选择题 1、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温带森林 D、温带草原 2、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毁灭可能带来的后果有(双选) A、大气中CO2含量上升 B、厄尔尼诺现象频发 C、生物多样性锐减 D、亚马孙河径流量稳定 3、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直接的因素是(双选) A、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B、黄土土质疏松且孔隙很多 C、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失去植被保护 D、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 4、关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B、位于青海省北部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 C、以保护水环境为主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类型的保护区 D、世界上江河湿地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 读下图,回答5—6题。 ? ? 5、有关渔业产量的叙述,与上图不相符的是 A、当捕鱼量达到C点时,鱼群就耗竭到无法再生产,无鱼可捕 B、OX表示与最大捕捞量相适应的最大资源再生量 C、通过控制捕捞活动可以使渔业产量持续增长 D、一旦捕捞量超过Y点,渔业产量将开始下降 6、2001年12月,湖南省宣布洞庭湖区开始实行“冬季休渔”,其目的是 A、冬季寒冷,鱼类资源种类单一 B、为本区可持续发展采取的一项措施 C、每年冬季有许多鱼类在此过冬,为保珍稀鱼类不至于减少 D、冬季鱼市需求量少 7、“沼泽”作为一种湿地生态系统影响显著。那么我在三江平原上零星分布的沼泽地按地域分异规律划分属于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8—9题。 ? ? 8、上述资料反映,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 A、退耕还牧面积增大 B、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C、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D、人口增长过快 9、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 D、光照条件变差 10、下列生产活动中,可能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是 ①洞庭湖区围湖造田 ②黄土高原修筑梯田 ③内蒙古草原退耕还牧 ④藏北高原上藏羚羊被大量偷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遭开垦,造成一次“黑风暴”,刮走了三亿吨尘土。五十年代,前苏联中央大草原被开垦种粮后,发生了一场大风暴,遭风蚀的耕地大几亿亩。阅读材料完成11—14题。 11、美国大草原位于科迪勒拉山系以东约40°N—60°N之间,该区应属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2、两场大风暴恶果的根本原因是 A、气候干燥 B、风力太大 C、土壤疏松 D、不合理垦殖 13、对上述事件的最佳治理方式应该是 A、人工降雨 B、植树造林 C、退耕还草 D、扩大耕地 14、在我国这类沙漠化现象明显的地区主要在 A、黑龙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1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片“绿洲”,每当夏季,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甘肃最后汇集到这里形成季节性湖泊。50年代,这里许多地方都是江南水乡景象,但到了80年代,到达额济纳河的河水急剧下降,许多河流消失,胡杨林也枯死。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读后完成16—17题。 16、弱水水量最多的季节会出现在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17、八、九十年代,额济纳河水位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