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教程一(基础知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篇 数据库基础知识
第一章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
1.1 数据处理概念 1
1.2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
1.3 计算模式简介 3
1.4 数据库系统组成 4
1.5 数据库描述 7
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理论 12
2.1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2
2.2 关系的完整性 13
2.3 关系的数学定义 13
2.4 关系代数 14
2.5 关系的规范化 15
第三章 实体-联系模型 19
3.1 E—R模型 19
3.2 E—R图的设计方法 20
3.3 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22
第四章 数据库设计 23
4.1 数据库设计概述 23
4.2 数据库逻辑设计 25
4.3 数据库物理设计 28
4.4 数据库的实现、运行与维护 28
4.5 编写技术文档 29
第5章 Microsoft Access 2002 30
5.1 Access 2002的功能特点 30
5.2 Access 2002数据库的创建和使用 30
5.3 Access 2002数据库表的创建和使用 30
5.4 查询的作用与创建方法 33
5.5 练习 33
第一篇 数据库系统基础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涉及到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等知识。
第一章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当计算机应用于生产管理、商业财贸、情报检索等领域时,它面对的是数量惊人的各类数据。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就产生了计算机的数据管理技术。
1.1 数据处理概念
1.数据
数据是一种物理符号序列,用来记录事物的情况。数据用类型和值来表示。不同的数据类型记录的事物性质不一样。
2.信息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
所有的信息都是数据,而只有经过提炼和抽象之后具有使用价值的数据才能成为信息。经过加工所得到的信息仍然以数据的形式出现,这时的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人们认识信息的一种媒介。
3.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
数据处理:从已知的、原始的或杂乱无章中的数据中推导出对人们有用的数据或信息的过程称为数据处理
数据管理是指数据的收集、整理、组织、存储、查询和传送等各种操作,是数据处理的基本环节,是任何数据处理任务的共性部分。
数据库技术就是一门数据管理技术。
1.2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人工管理阶段
50年代前。数据与程序绑在一起,每个应用程序单独管理自己的数据,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早期计算机数据处理应用没有专门管理数据的软件,程序自带数据。其特点是:
数据独立性差,不能共享;
数据冗余
无法集中式管理
2.文件管理阶段
60~70年代。数据单独存放在数据文件中,通过文件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可供多个应用程序使用,但其结构与应用程序依然紧密联系。
特点:数据以文件形式存放于外存;由文件管理系统管理;数据文件可重复利用。
缺点:程序与文件相互依存,数据冗余度大,数据不一致及不能反映相互联系。
3.数据库管理阶段
把一个组织中公用的数据综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公用的数据库中,并将各项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造在一起,使数据不仅存在于数据库中,而且还能反映各类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
与文件管理方式区别:一个面向系统,一个面向应用。
数据共享性
数据共享允许多个用户同时存取数据而不相互影响,包括三个方面:
所有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
数据库不仅可以为当前的用户服务,也可以为将来的用户服务;
可以使用多种语言完成与数据库的接口。
数据独立性
数据独立是指应用程序不必随数据储存结构的改变而变动。包括两个方面:
物理数据独立
数据的储存格式和组织方法改变时,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从而不影响应用程序。
逻辑数据独立
指数据库逻辑结构的变化(如数据定义的修改,数据间联系的变更等)不会影响用户的应用程序,即用户应用程序无须修改。
改善了数据冗余及一致性
用户的逻辑数据文件和具体的物理数据文件不必一一对应,存在着“多对一”的重叠关系,有效地节省了储存资源。
由于数据只有一个版本,数据的访问不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数据的集中控制
安全性控制:防止非法用户访问。使用存取权限来达到保护数据的目的;
完整性控制:系统提供有效性验证功能以限制非法数据进入;
并发性控制:自动协调和控制多用户同时操作数据。
1.3 计算模式简介
计算机应用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应归功于计算技术的发展。计算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单主机计算(Mainframe Computing)
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计算(Distributed Client/Server Computing)
网络计算(Network Computing)
1. 单主机计算模式(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