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美术史复习题纲美术史复习题纲.doc

发布:2017-01-07约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中国美术史》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美术 美术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直接可视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也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书法、工艺美术。狭义的美术仅指绘画。 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它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岩画 岩画是古代描绘或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大多数岩画分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原始美术的特点和稚拙、率真的艺术魅力。 岩画分布:内蒙阴山、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广西花山崖、云南沧源、四川珙县、新疆天山等地 饕餮纹; 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 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 体现了早期奴隶制社会统治者的威严、力量和意志,具有“狞厉美”。 饕餮纹在商和西周时期最普遍而典型,艺术效果也最强烈。它的双睛多以凸起的高浮雕显示,整个主体纹样也比器物一般平面为高,上刻阴纹装饰纹样,空隙处多填以云雷纹为底纹,层次丰富,在庄严雄强中又显示出一种华丽和高贵的气质。 金文 即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代表了商、周时期书法的最高成就。最灿烂期在西周。代表作:《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等。笔画圆劲而有粗细变化,字形圆转,线条凝重饱满,尤其连接处很厚重。结体有庄重与散漫之分。 画像石(砖) 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 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迁想妙得” “吴带当风” 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 他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他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 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米点山水”‘ ; 北宋米芾、米友仁父子均为著名文人画家,他们所创立的以较宽阔的的墨点作为山水形象表达的技法,后世人称之为“米点山水”。 南宋四家 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后世称为“南宋四家”。他们四人主要代表当时的院体山水画,并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以秀丽、工致、优美取胜。 ; “徐黃异体 五代时期的花鸟画集中地反映在南唐的徐熙、西蜀的黄筌两位画家身上。他们的花鸟画风格迥异,相映生辉,人们用“黄筌富贵,徐熙野逸”的评价来概括二人不同的艺术风格,他们在师承关系、题材选取、表现技法以及绘画格调上具有不同。故后世称“徐黃异体”。 入宋后黄画成为院派花鸟画的典范;徐画则开水墨淡彩和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先河。 “” 南宋画家马远在绘画章法处理上善于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边角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角” “夏半边” 南宋画家夏圭在绘画章法处理上,善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夏半边”。 “院体画” 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 谓之“院体画”。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当然,院画也有其局限性,“萎靡柔媚之处当舍”(鲁迅语)。 “文人画” 宋代以降,文人名士积极参与书画活动,他们将传统的诗文书画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抒情表达,极大地推动了绘画活动的活跃。其代表人物如苏轼、文同、王诜、米芾以及南宋的米友仁、杨补之,赵孟坚等人。他们都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其绘画多为寄兴谴情之作,不着色彩,纯以水墨形式表达,题材偏重于墨梅、墨竹,山水树石以及花卉,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摹,力畅天真清新的风格,这便是文人画。此后文人画一直影响了中国历代的绘画风格潮流,成为各代绘画的重要审美取向。 元四家 吴门四家 八大山人 扬州八怪 二、简答题:(50-200字) 1、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原始岩画,其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说青铜礼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艺术的审美价值不仅取决于它诉诸于视觉的形式因素,最根本的还在于这种形式因素所依托的深刻精神内含。殷末至西周初期是青铜礼器的成熟期,此期青铜器负荷的政治、宗教功能完满地体现在它的造型和纹饰上:造型庄严、稳重、古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