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精品教案:信息的编程加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科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精品教案:信息的编程加工
3.2信息的编程加工
第二节? 信息的编程加工,教学安排1课时,《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比较简洁,是对上一节情景的承接,主要是描述一个编程过程,通过对整个过程的体验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
据调查显示,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我校有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都没有接触到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编程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利用VB来进行编程方面的基础可以说是零,老师就要从最简单、最基础的方面来引导这些零起点的学生。在学生已有的计算机基础上给他们讲解一下程序设计中的算法以及一些简单的VB编程,激发他们的兴趣,不宜深入.因为有些学生将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那时将继续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在这里只向同学们简单介绍编程,让学生感受编程的魅力.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算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2、?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及算法的含义
3、?让学生体验编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2.过程与方法:
要求各层次的学生在短短的1课时内完成编程,这完全不可能,只要能体验程序设计的独特魅力,了解编程加工的内在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师生、生生的互助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提升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生活、学习价值观,通过编程实现信息的加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1、重点是让学生体验通过编程实现计算机加工信息的整个过程,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
2、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理解人的思维在计算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法结合成品加工法
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有趣的游戏,充分利用了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理解算法的内涵,让学生们在愉悦的同时掌握课本的知识,了解编程加工信息的方法,简单了解程序实现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作个铺垫。
?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
问题
引入?展示“象棋与麦子”的故事,并提问:
1、国王能给出达依尔所要求的麦子吗?
2、能否用人工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游戏一:你是如何做到两个杯子的水互换
?了解该故事,并思考能否人工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可通过什么途径来得出具体答案。
游戏一:准备三个杯子,一杯装有糖水,一杯是盐水,一杯是空的。请三个同学上来每人一个杯子,问如何把装有糖和盐的水互换。
?让学生了解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一: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在编程中如何互换变量的方法为讲解VB语言打下基础。
问题
解答
?
解决
问题
?
?
?
?
?
?
?
?
?
?
?
?
?
问题
解答
?
?
?
解决
问题?1、算法是什么?
算法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强调:算法不仅是指计算的方法,而且还包含从何处着手、解题步骤以及结果处理等全过程。
2、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写信,邮寄一封信的过程可分为
写信-写信封-贴邮票-投入信箱?理解算法的真正含义,并能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给出算法的定义,并举例说明,使学生充分理解算法的真正含义,区分算法不仅是指计算的方法。
?
计算机中处理简单问题的方法:
1、如何交换两变量a,b中的值
在计算机中处理此类问题时不能直接交换a,b的值,需临时变量TEMP,逐步交换。
如a=9 b=2,步骤如下:
将a的值9赋给TEMP;
将b的值2赋给a;
将TEMP的值9赋给b。
2、求三个数a,b,c中的最小数
计算机可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但不能同时比较三个数的大小,通过两两比较来解决问题。
如a=2 b=9 c=7,步骤如下:
a,b的值比较,较小的值赋给TEMP;
c与TEMP比较,可得出三个数中的最小值。
拓展:多个数的数值交换与比较方法同上。?理解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内在运行机制。?
高一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对计算机中数据的处理不理解。通过设置两个例子,让学生对此有所认识,为后面冒泡排序法的掌握铺设两级台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1、需求分析: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即要求计算机“做什么”。
2、设计算法:对某一特定的问题设计的一组求解步骤和方法。
3、编写程序:把人们设计的算法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代码。
4、上机调试与维护:刚编写的程序不一定正确,必须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排除程序中的错误,测试其能否达到预期的结果。?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