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王英伟.ppt

发布:2017-06-18约4.12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新华医院麻醉科 王英伟 历史 定义及分类 可能的致病因素 预防和治疗 历史 1960年, Eckenhoff 年龄5-70岁 乙醚, 环丙烷, 氯胺酮 Eckenhoff 的研究: ASA I 东莨菪碱和巴比妥类 环丙烷和乙醚麻醉 术前紧张和术后疼痛 儿童发生率高于成人(12% vs 5%) 氟烷, 术后镇痛 苏醒期躁动减少 快速起效的吸入麻醉剂 七氟醚和地氟醚 苏醒期躁动再次出现 历史 定义及分类 可能的致病因素 预防和治疗 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苏醒期谵妄 (emergence delirium) 苏醒期兴奋 (emergence excitation) 定义和分类 躁动(Agitation) 定义为需外界加以限制的无目的动作. -----Kulka PJ, et al. Anesth Analg, 2001, 93: 335–8. 谵妄(delirum) 谵妄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综合征,包括感觉异常,幻觉和精神运动性障碍 苏醒期谵妄 麻醉后苏醒期随即发生的患儿对他/她所处环境的意识及注意力紊乱,定向力障碍,感知异常,包括对刺激的高度敏感及过度活跃的动作行为 Sikich N, et al.Anesthesiology,2004,100:1138–45. 区分 苏醒期躁动 苏醒期谵妄 麻醉后兴奋 Scott GM, et al. Seminars in Anesthesia, Perioperative Medicine and Pain, 2006, 25:100-104. 定义和分类 四分评级标准: 1 = 平静 2 = 不平静但易被安抚 3 = 不易被安抚, 中度躁动或不安 4 = 好斗、兴奋、定向障碍 Aono J, et al. Anesthesiology, 1997, 87: 1298–300. 苏醒期躁动的五级评分: 1 = 迟钝对刺激无反应 2 = 睡眠中但对动作或刺激有反应 3 = 清醒有应答 4 = 哭泣 5 = 需加以控制的打闹行为 苏醒期躁动的定义是 ≥ 5 分钟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 ≥ 4 定义和分类 历史 定义及分类 可能的致病因素 预防和治疗 快速苏醒 麻醉药特性 术后疼痛 年龄 术前焦虑 溶解度较低的吸入麻醉剂 (地氟醚及七氟醚) 快速苏醒可能诱发 EA 因为患儿突然醒来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陌生环境 Davis PJ, et al. Anesthesiology, 1994, 80: 298-302 学龄前儿童从七氟醚 麻醉中快速苏醒被认为是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原因 ASA I or II , 年龄 1–5 岁 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 5% 七氟醚及维库溴铵诱导 呼气末七氟醚浓度 2%-4% 或丙泊酚 2mg/kg静注, 100-400 mcg/kg/min维持 Uezono, et al. Anesth Analg, 2000, 91: 563–6. 小儿七氟醚麻醉后延迟苏醒过程并不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麻醉后快速苏醒并不一定导致苏醒期躁动 七氟醚可能是导致苏醒期躁动的致病麻醉剂,机制不明 快速苏醒 麻醉剂特性 术后疼痛 年龄 术前焦虑 与氟烷麻醉相比,苏醒期躁动更易发生在异氟醚、七氟醚和地氟醚麻醉后 麻醉剂本身的特性可能是促使苏醒期躁动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 麻醉剂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激惹性副作用 七氟醚降解产物 快速苏醒 麻醉剂特性 术后疼痛 年龄 术前焦虑 术后镇痛不足可能是苏醒期躁动的原因 预先镇痛方法成功减少了苏醒期躁动 小手术静脉镇痛药降低了躁动发生率 术后疼痛 年 前瞻性双盲研究 44例 2-6岁患儿 七氟醚+骶管阻滞 vs 七氟醚+芬太尼 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4.5% vs 59% Aouad MT, et al. Acta Anaesth Scand,2005, 49: 300-4. 另一方面, 即使没有疼痛或充分镇痛也有苏醒期躁动发生 无疼痛操作, 如MRI、眼部检查也有苏醒期躁动 相反氟烷和丙泊酚麻醉的患儿行同样手术未发生苏醒期躁动 术后疼痛是否为苏醒期躁动的一种亚型? 快速苏醒 麻醉剂特性 术后疼痛 年龄 术前焦虑 3–5 岁学龄前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较氟烷麻醉后更常见 (40% vs 10%) 学龄儿童中无此区别 快速苏醒 麻醉剂特性 术后疼痛 年龄 术前焦虑 术前焦虑同麻醉苏醒期烦躁发生增加有关 患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