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疗效评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疗效评价 [摘要] 目的 观察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 方法 ?x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8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和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手术室全麻苏醒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指标和躁动发生情况。 结果 接受手术室全麻苏醒护理的患者血压、心率水平和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排除标准:对研究药物过敏患者;已有手术史或使用其他镇痛剂治疗的患者;沟通交流或智力上存在障碍的患者;有神经系统或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 在接受手术之前主治医师及手术麻醉师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特别是对麻醉有无过敏症状,有无既往病史,结合这些具体情况为患者安排合适的麻醉药物与手术方式,手术前对患者禁食、禁水,以防影响手术的安全
1.2.2 研究组患者应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模式 其护理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术前教育: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以降低患者的不安情绪,为避免患者的消极心态,可以给患者多讲一些成功案例,以增强患者克服疾病的信心,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讲解疾病方面的理论知识,让患者可以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4,5]。(2)术前心理干预:术前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向其讲解麻醉原理、过程及可能发生的感官异常,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常规留置导尿管、胃管及术后留置多种引流管的目的及重要性,说明可能引起的不适感,让其做好心理准备,缓解麻醉苏醒期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另外,让患者了解全麻术需要进行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或口腔内放置喉罩,帮助患者消除思想顾虑,降低躁动发生率。一般患者在手术前及手术过程中要承受极大的精神压力,主要表现为对手术真实情况的紧张、恐惧,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反映会在潜意识觉得手术方案有问题,不能完全信任治疗,或是担心治疗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以致出现很多排斥治疗的生理和心理行为[6]。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安抚时,要多加鼓励,同时要保证足够的耐心,面对患者在焦虑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的重复问相同问题的情况,要耐心详细解释手术过程,打消患者各方面的疑虑。(3)术后护理:在手术之后更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保证患者平躺于病床上,避免伤口受到挤压或摩擦,有关器械的位置要准确固定,保证呼吸及其他生理活动不受影响。针对患者无法活动的情况,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每日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对四肢进行按摩,保证身体的血液流通顺畅[7,8]。帮助患者及时调整体位,由于是腹部手术,创口主要是在腹部位置,在护理时应尽量让患者平躺,防止不正确的体位压迫到患者的伤口造成流血,还要注意术后的一些治疗仪器是否对患者的血管及神经造成压迫,及时调整并固定好这些仪器的位置。在使用约束带时,要注意调整约束带的松紧程度,做到既发挥保护措施又不让患者产生不适感[9]。同时由于患者在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行动能力受限,可能会对患者的四肢灵活性造成影响,甚至产生压疮,为此,在护理的时候需要对患者的四肢血液循环状态进行检测,按时帮助患者按摩受阻部位,促进血液流通。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需要严密监视,部分合并有呼吸功能紊乱、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还需要特别护理。(4)动脉血气分析:全麻手术后,麻醉剂的残留药效会继续发挥作用,抑制患者的呼吸系统正常工作,对于此种情况若在血气分析时患者的指标低于正常值则需要进行及时处理,避免出现因氧气供应不足产生的低氧血症,使患者的全麻苏醒期躁动影响因素减少。(5)手术之后疼痛观察:伴随麻醉剂的失效,患者会感受到手术带来的疼痛感,这种疼痛感因每个人的痛觉神经存在差异,当患者不能忍受疼痛时则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躁动[10]。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需预先考虑到这些情况,将患者的术后症状告知主治医师,以决定是否使用及使用多少剂量的镇定剂,是否给予适当的镇痛护理,在手术中加强对患者的生理指标的检测,必要时进行镇痛药物的干预。术后考虑到麻醉剂药效的逐渐散去,要及时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并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在患者的疼痛感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时候需应用镇痛药物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且在外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自控镇痛泵让患者自行镇痛,提高护理的效率
1.3观察指标
护理期间对两组患者苏醒后3 h血压和心率指标进行监测记录,同时对患者的躁动发生情况进行评分,主要有四个评分等级:0分指患者无不适症状,较安静;1分为患者在一些正常的肢体活动下会产生躁动,经过护理人员的安抚过后情绪恢复稳定;2分为患者在正常情况下可能会产生突发性的躁动,有拔导管的冲动;3分为在护理中严重不配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