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说课课件.ppt

发布:2017-06-09约5.27千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说教学方法、重点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根据课标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实际特点及学情特点,我的教学方法是: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一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和大量的成语,语言生动形象;《你一定会听见的》则运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贴近心灵, 2.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大自然的语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奇妙的克隆》等文章思路的理清要在讨论的基础上做适当的点拨。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采集几则农谚,谈谈对克隆人的看法,你身边的生物入侵者、向身边的人讲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你听到了自然界的哪些声音?等等将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去。 3、重点、难点的突破 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要的言语信息;合理地整理、组合信息,概括其要点就成了本单元的重难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主要是认真地通读材料,获得整体理解 (2)引导学生有重点的找。就是要辨别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组词成句。 说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一般来说是平实、简明、准确的,但也不排斥生动、具体、形象甚至模糊。而说明文语言的运用,不但是和说明的对象及特征相适应,而且是与说明方法的使用相关联的。为此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理解下定义、列数据、分类别和用图表时语言比较平实、简明,打比方、举例子时语言往往比较生动、具体、形象。而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要打破思维的惯性,不要只认为精确的语言或数据才是准确的,应该认识到有时模糊的语言和数据会显得更客观,更有分寸感,更符合实际,也同样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说明文的科学性。 4、说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评价建议”中说:“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并将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列入“精读的评价”要求中。 谢谢指导! 说课人:高青二中 2013年9月 说课简要流程 一.说课标要求 二.说中考要求 三.说教材 四.说教学规划及设计 一、说课标要求: 本单元的前五篇课文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是科普文,也是事理说明文,最后一篇《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七年级学生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二、说中考要求: 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信息的处理是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而且近年来具有文学性或思辨性色彩的“科普作品”或“科学小品”常常受到命题者的青睐,频频出现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 2011年淄博市中考题《追随春天的脚步》考察了说明的主要内容(2分)、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引用朱自清散文《春》中的语句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加点词语“流连忘返”的表达效果(3分)以及对选文内容理解的判断(3分),总分值15分,占总分比例的12.5%(2000年淄博市中考试题《我为什么不怕转基因》也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考察的知识点和2011年的大同小异,分值比例不变。)相对来说淄博市中考说明文的考察点相对单纯和简单,有章可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以课文为例子,交给方法的同时还要多一些对应的练习,拓展知识面,学会方法。 三、说教材: 一.说单元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二.说本单元在本册书中的地位以及与 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说本单元内部所有内容的逻辑关系 四.说知识体系 五.说课程资源的开发 根据课标要求,根据文章的文体特点,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特制订如下单元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花儿五颜六色的原因、克隆知识、生态环境知识等一些简单的科普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写法。 能力目标: ?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