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14章船舶避碰与碰撞题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四章 船舶避碰与碰撞
§14—1 航行常识
一、沿岸航行
1.沿岸航行的特点
(1)用于定位导航的物标较多
(2)航海资料一般比较齐全
(3)航线附近的危险物、障碍物较多
(4)水深有时较浅,水流复杂
(5)交通有时拥挤,遇有紧迫局面时,回旋余地比较小
(6)可能出现船吸、岸推和岸吸
a. 船吸
两船间流体被压缩,流速增加,船两侧动压不等,产生船吸
船首、船尾附近水中有一增压区,船中部附近有一减压区。在两
船间产生吸力和推力。
b. 岸推和岸吸
不产生船吸的安全距离: ?>(L+f)tg α
L 被追越船长;f 一般取0.5 L;α约为20°
??有的情况下可达.沿岸航线的选定
尽可能采用推荐航线
(2)离岸距离
能见度良好: >2海里
能见度不良(夜间航行): >10海里
(3)警戒线
大船:以20m等深线为警戒线
小船:以10m等深线为警戒线
避开船舶的交会点,尽可能避开渔船作业区
(4) 定距绕航
二、狭水道航行
狭水道:港口、海峡、江河;岛礁区以及运河等
航行特点:
(1)有的航段狭窄、弯曲没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2)水深有限
(3) 江河入海口处, 往往有浅滩,水深经常改变
(4) 有些地方受潮流、潮差影响均较显著
船舶必须根据本船吃水,结合潮时潮高掌握通航时间。
船只密集。 有超大型船通过的狭水道,要注意大船预告。
海洋石油981”出航,吃水8.2米,平台宽40.24米,加上两侧拖带拖轮,总宽度达到78.68米,在“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出口时,长江口北槽航道临时交通管制实施单程通航。 (2)要求首尾吃水正平,并防止横倾
3.最小安全水深计算
(1)出发港吃水
(2)咸淡水差
海水→咸淡水→淡水,吃水增大
(3)快速船尾下坐量
指船舶航行相对其停泊时吃水的变化,与船舶长度、船体线型和船速有关。
(4)横倾增加吃水
(5) 油水消耗减少吃水
油水消耗减少吃水(cm)= 每天消耗量×航行天数÷每厘米吃水吨
(6) 半波高
过浅滩遇有波浪时,有必要考虑半波高,以免蹲底。
(7)保留水深: 0.1~0.5m
最小安全水深=吃水(出发港)+咸淡水差十快速尾下坐+横倾增加吃水十半波高十保留水深—油水消耗减少吃水
四、雾中航行
能见度不良:能见距离<4km; 天气:雾、下雪、降雨、露等
1.进入雾区的准备工作
(1)准确测定船位
(2)采取安全航速和施放雾号
(3)变自动操舵为人工操舵
(4)开启雷达,并派出必要的了望人员
(5)通知机舱备车
(6)及时报告船长;
2.开始雾航后的航行
调整离岸距离
(2)施放雾号
①机动船在航 一长声(4~6秒),间隔2min
②失控船舶、操纵能力受限船舶: 一长声继以二短声(1秒),间隔2min
③被拖船的最后一艘:一长声继以三短声, 在拖轮鸣放声号之后立即鸣放。间隔, 2分钟
④锚泊中的船舶: 急敲号钟约5秒钟,间隔不超过1分钟
⑤长度为100米或100米以上的船舶
应在船的前部敲打号钟,在紧接钟声之后,在船的后部急敲锣约5秒钟。
长度小于12米的船舶
可以以每次不超过2分钟的间隔鸣放他种有效的声号。
⑦引航船引航
鸣放由四短声组成的识别声号
(3)航行方法
①逐点航法
根据航速和两物标间的距离,预算到达下一个物标的时间。
优点:可以不断地控制和缩小推算误差;
缺点:必须故意接近物标,能见度极差时危险性较大。
②进出港航法
出港: 尽可能取得最后的准确船位,作为推算的起始点。
如果出港后是驶向宽阔的海面,则不必为求得准确船位,而冒故意接近物标的危险。
进港: 进港前一定要有准确的船位。
③不宜频繁改向变速。
④尽量掌握实际能见距离
§14-2海上避碰 (交通)规则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1977.7.15生效。我国于1980.1.7正式加入,对非机动船做了保留
一、了望规则
了望手段
视觉、听觉、雷达及无线电话等
了望人员应当报告他所见到的任何号灯、船舶或大型漂浮物体,以及在能见度不良时,报告他所听到的任何雾号。
了望要求
(1) 了望和操舵不能同时兼任
(2) 全方位了望
正横前方是了望的重点,但是也要考虑到正横和正横后方的来船。了望时态度要认真,全神贯注地注视船舶周围情况,打开门窗倾听他船的雾号。
(3) 不间断了望
值班驾驶员只有在确信周围环境许可的情况下,才能短暂地履行测画船位等其它航行值班职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