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年高考题分类汇编元素化合物题稿.doc

发布:2017-03-23约9.3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考题分类汇编元素化合物 1.【2015新课标Ⅰ】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 验 现 象 结 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B. 将铜粉加1.0 mol·L-1 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2.【2015新课标Ⅱ】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3.【2015新课标Ⅱ】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立即产生气泡 B.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红棕色气体 C.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 草酸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 4.【2015浙江理综化学】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 B.固体1中一定含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 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 5.【2015重庆理综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 B.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 C.Al2O3和MgO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D.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和BaSO4 6.【2015天津理综化学】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B.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成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无K+ 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 7.【2015山东理综化学】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BaHCO3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 A.AlCl3 B.Na2O C.FeCl2 D.SiO2 8.【2015北京理综化学】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现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Fe、Cu接触后,其表面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Ⅰ 种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2015安徽理综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2015广东理综化学】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试管内壁都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B 向稀的苯酚水溶液中滴加饱和溴水 生成白色沉淀 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 C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 性:ClI- D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 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015海南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