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 第3讲 力的合成和分解课件 新人教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答案 AD 甲 乙 【跟踪短训】 3.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错误的是 ( ). 解析 A项中物体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1和沿斜面向下使物体向下滑的分力G2;B项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沿两条细绳使细绳张紧的分力G1和G2,A、B项图均画得正确.C项中物体的重力应分解为垂直于两接触面使物体压紧两接触面的分力G1和G2,故C项图画错.D项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水平向左压紧墙的分力G1和沿绳向下使绳张紧的分力G2,故D项图画得正确. 答案 C 4.如图2-3-8所示,将力F分解为F1和F2两个分力,已知F1的大小和F2与F之间的夹角α,且α为锐角,则 ( ). A.当F1Fsin α时,一定有两解 B.当F1=Fsin α时,有唯一解 C.当F1Fsin α时,无解 D.当Fsin αF1F时,一定有两解 解析 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由三角形定则知分力与合力可构成封闭三角形.当F1Fsin α时,三个力不能构成封闭三角形,故不可能分解为这样的一对分力F1和F2,选项C正确;当F1=Fsin α时,可构成唯一一个直角三角形,选项B正确;当Fsin αF1F时,F1、F2与F可构成两个矢量三角形,即有两解,选项D正确;对于选项A,由于不能确定F1是否小于F,结合前面的分析知,选项A错误. 答案 BCD 排除法 根据所学知识,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留下正确的选项,这种方法叫排除法. 思想方法 3.处理合力与分力关系的五种方法 答案 B 对称法 某些物理问题本身没有表现出对称性,但经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转化,把不具对称性的问题转化为具有对称性的问题,这样可以避开繁琐的推导,迅速地解决问题. 【典例2】 如图2-3-9所示,有5个力作用于同一点O,表示这5个力的有向线段恰构成一个正六边形的两邻边和三条对角线,已知F1=10 N,求这5个力的合力大小 ( ). A.50 N B.30 N C.20 N D.10 N 解析 利用三角形法则可知:F2和F4的合力等于F1,F5和F3的合力也等于F1,这5个力的合力大小为3F1=30 N. 答案 B 图2-3-9 范围法 对于三个共点力的合力是否可能为零,要看三个力F1、F2、F3是否满足|F1-F2|≤F3≤F1+F2,若F3在此范围内,合力可能为零.反之,合力不可能为零.根据三个共点力的这种关系,便可以确定出某个力的范围. 【典例3】 一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可能为零的是 ( ). A.5 N,8 N,9 N B.5 N,2 N,3 N C.2 N,7 N,10 N D.1 N,10 N,10 N 解析 每一组力中F1、F2、F3任意确定,当第三个力F3的大小介于F1+F2与|F1-F2|之间时,则合力可能为零,故A、B、D正确. 答案 ABD 讨论法 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取特定值,比较讨论,得出可能的结论. 【典例4】 如图2-3-10所示,用滑轮将质量为m1、m2的两物体悬挂起来,忽略滑轮和绳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使得0°θ180°,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关于m1、m2的大小关系应为 ( ). A.m1必大于m2 B.m1必大于 C.m1可能等于m2 D.m1可能大于m2 图2-3-10 答案 BCD 图解法 图解法是利用力矢量三角形中,角与边长的变化情况来直接确定物理量变化情况. 【典例5】 如图2-3-11所示,一物块受一恒力F作用,现要使该物块沿直线AB运动,应该再加上另一个力的作用,则加上去的这个力的最小值为 ( ). A.Fcos θ B.Fsin θ C.Ftan θ D.Fcot θ 图2-3-11 解析 物体虽只受两个力作用,但物体要沿直线AB运动,就意味着这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是不变的.可以看成是一个力(已知的力F)恒定,一个力(合力)的方向一定,另一个力(所求的力)的大小、方向都变,可以利用力的图示法求解,如图所示,可知本题应选B 答案 B 附:对应高考题组 1.(2011·广东卷,16)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在F1、F2和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F1F2F3 B.F3F1F2 C.F2F3F1 D.F3F2F1 解析 由连接点P在三个力作用下静止知,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F1、F2二力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