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西文化基本精神比较.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要内容 释迦牟尼割肉喂鹰 那是在释迦佛没有成佛之前,修菩萨道时,在森林里打坐。正在这时,天空有一只老鹰在追一只鸽子,那只鸽子在走头无路的情况下,就飞到释迦的衣袖里,那只老鹰飞到释迦面前,让释迦放出这只鸽子,但释迦想救这只鸽子,就对老鹰说,让老鹰放过这只鸽子,但老鹰说,如果我放了它,它活了,我就会饿死的,那么谁能救我啊?释迦为了救这只鸽子,于是对老鹰说,我用我自己的肉来代替这只鸽子。老鹰说,必须和这只鸽子同等的肉才行。 于是,老鹰从别的地方拿来一个秤,释迦将鸽子放在秤的一边,释迦用刀去割他身上的肉去放在秤的另一边,释迦这样不断的割,说来也奇怪,无论释迦如何割,但始终不能使这个秤平衡,释迦在这时,没有太多的犹豫,他自己跳进了秤里面,这时秤终于平衡了。这时,老鹰与鸽子都变成佛的形象,原来是佛在考验释迦所幻化出来的。世间因果,是无人能够改变的,如果想改变一个生命的因果,得必须付出他所有的一切。 洞穴之喻 哲学王思想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核心,著名的“洞穴喻”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明了柏拉图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这就是:理想的国家具有唯一性,真正的哲学家适合做统治者;囚徒缺少的是自由而不仅仅是知识;理想国家须以宗教作补充。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标志着古典希腊城邦公共政治生活时代的结束,哲学与宗教时代的开始。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管仲:“人民鸟兽之草木之生物虽甚多,皆有均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生态平衡) 西方:物我二分,征服自然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人应该主动征服自然,让自然服务于人类) 人与社会的关系 中国:群己合一,中庸和平 儒家“中庸、中和” 西方:人我二分,崇力尚争 亚当·斯密《国富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 人与自身的关系 中国:身心合一,以理抑情 人情社会----有人情味 西方:灵肉二分,情理二分 人有“原罪” “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 “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 日神与酒神,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两种形象,分别代表着理性精神和情感力量。 尼采倡导“一切价值之重估”,高扬狄奥尼索斯精神(酒神精神),反对阿波罗精神(理性精神)。 他认为,音乐是纯粹的酒神艺术,而酒神精神心灵的一种至深的本能,酒神状态是整个情绪系统的激动亢奋,醉是酒神精神在日常中的表现,音乐是酒神精神在艺术中的表现。 尼采借用“酒神精神”所表示的,是对生命的肯定,是一种“把生命的全部丰富的对立物都包容在自身之中”的“解放了的精神”,用以摆脱理性与道德的限制,打破一切法则的束缚,以回到他所吁求的俄狄尼索斯的情态,即“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他斥传统为虚妄,反对任何形式的决定论,宣称上帝死了 * 第二讲中西文化基本精神比较 孙 峰 1.人与自然 2.人与社会 3.人与自身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什么是基本的文化精神? 是一个民族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基本价值取向 “和合”是中国文化的基因 “分争”是西方文化的基因 *
显示全部